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宫颈癌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12 11:33
【摘要】:目的分析生殖道病原菌感染在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宫颈癌患者中的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355例新发病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选自同期就诊的慢性宫颈炎的538例患者。2组患者在诊断前均行阴道分泌物病原菌培养及HPV-DNA检测,统计2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HPV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检出HPV阳性患者214例(60.28%),对照组检出HPV阳性患者226例(4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检出最多的均为真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数量最多;病原菌检出率及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PV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PV检测阳性患者的病原菌培养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为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生殖道病原菌感染协同HPV感染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reproductive tract pathogens in high risk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Methods 355 cases of cervical cancer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538 cases of chronic cerviciti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elected from the same period. All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vaginal secretion pathogen culture and HPV-DNA detection before diagnosis.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the results of HPV dete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214 cases (60.28%) of HPV positiv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26 cases (42.01%)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ost detected fungi 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in the two groups, among which Candida albicans were the most. The detection rate and composition ratio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of HPV detection resul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wo groups of HPV positive patients with the result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cultur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fection is the risk factor of cervical cancer.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cancer is increa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genital tract pathogens infection and HPV infection.
【作者单位】: 兰溪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浙江省妇保医院产科;
【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1ZYC-A66)
【分类号】:R737.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美琴;李春宏;裴圣林;黄文成;李佩章;黄玲莎;;宫颈脱落细胞HPVL1蛋白及HPVDNA载量对宫颈病变的预测价值[J];重庆医学;2015年13期

2 皇甫英;李爱武;罗力冰;;乳杆菌阴道胶囊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效果[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年02期

3 朱小丽;;分析妇女宫颈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年01期

4 江玲;;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年21期

5 赵英健;;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5年12期

6 涂开峰;;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导致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7 卢潭敏;李玉珍;;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阴道置入对产妇局部微环境的调整作用[J];山东医药;2013年31期

8 张yN;李丽;黄贺;程丽村;;早孕妇女人工流产术前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检出情况[J];上海预防医学;201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宋爽;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疾病及消化性溃疡临床表型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王芬;宫颈癌影响因素Meta分析与江西地区宫颈癌发(患)病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冯硕;382例宫颈癌患者术后高危型HPV感染的转归及继发VAIN的治疗[D];郑州大学;2013年

4 王亚丽;芪苓方治疗湿毒型^/下病GIMⅠ-Ⅱ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

5 潘静;生殖道细菌感染和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6 孙微;加味清带汤治疗湿热下注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唐金芝;阴道菌群、宫颈局部T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改变对HPV感染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8 陈曦曦;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贾学慧;;人乳头状瘤病毒及其致病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0年18期

2 普俊梅;文勇;黄予;倪钲涵;任修勤;;高危型HPV 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和宫颈癌预防中的价值[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2年04期

3 聂磊;商宇红;;高危型HPV感染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J];中外医疗;2012年14期

4 许建功;王武军;;高危型HPV感染与食管鳞癌组织中Lin28b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5 俞顺章;子宫颈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春丽;崔道林;;几种快速检测病原菌的方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07期

2 方丽;86例小儿肺炎病原菌检测及药敏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02期

3 黄文焰,郑军;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检测[J];中国热带医学;2005年05期

4 李先斌;赵蕊;黄彩芝;赖源;蒋玉莲;黎赛;江训良;;建立24h快速病原菌检测系统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年09期

5 庄爱玲;刘松山;管恩聚;赵淑凤;;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菌检测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1年01期

6 李刚山;王意银;朱姝媛;朱琼媛;李明;邱薇;王惠萱;赵丽芝;秦海燕;张朝雄;周丽华;胡挺松;刘德华;王霞;易昌清;古良琪;石清明;邓波;李丽娇;范泉水;;云南战区腹泻病原菌监测及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11年02期

7 张稚香;;临床标本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18期

8 刘志忠;张艳;石广志;;基因芯片法检测脑脊液病原菌的临床应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02期

9 肖承佐;李应军;王金宝;王连涛;林洪胜;徐鹏;;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原菌及药敏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年08期

10 张菁;卢仁泉;凌云;郭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变化[J];检验医学;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守印;;以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为基础的病原菌筛查技术和评价(摘要)[A];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第二届特种医学暨河南省、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曲雪红;;几种常见临床标本病原菌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3 缪以懋;张正东;王红;;食源性疾病病原菌的监测预警与溯源[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魏斌鸿;喜贺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33例病原菌检测及耐药分析[A];第三届泛环渤海(七省二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罗卓跃;刘艳;陈爱青;邹义春;;泌尿系生殖系统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A];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郭佳;谭平;;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宋志芳;;ICU抗感染治疗经验之谈[A];2005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四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陈琳;谷芙;刘红梅;;2005年我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A];湖北省微生物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黎蘅;治好性病提防留下祸根[N];广州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伶利;生物功能化粒子/核酸探针技术快速检测病原菌及ATP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冠中;240例脑脊液标本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及罕见致病菌临床病例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兴华;基于碳纳米管技术的快速检测病原菌方法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毕春霞;微型寡核苷酸芯片检测脑脊液病原菌的初步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3 佟延南;养殖鳗鲡病原菌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制及其应用[D];集美大学;2009年

4 李晓霞;实时荧光PCR检测菌血症常见病原菌的临床应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5 管潇;微流控免疫芯片在病原菌快速检测中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6 肖潇;高特异性免疫分子化磁性载体快速检测病原菌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付洋;烧伤病人入院后创面病原菌更替和不同标本培养结果相关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8 吴亮;鳗鲡病原菌的现场快速检测与药物防治[D];集美大学;2007年

9 刘宏伟;养殖鳗鲡主要病原菌中草药复方的筛选[D];集美大学;2008年

10 朱峰;2013年度无锡九院老年科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治疗转归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65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265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b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