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Bid与Fa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8-12-10 12:00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人体中细胞凋亡/增殖的平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当机体细胞凋亡进程受阻或细胞周期调控异常,细胞增殖失去控制时,就会存在诱发肿瘤的可能性。细胞凋亡即程序性细胞死亡,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完成,一是内源性的线粒体通路,二是外源性的死亡受体通路。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gene,Bcl-2)家族主要通过内源性线粒体途通路调控细胞凋亡进程。Bcl-2家族包括促凋亡蛋白亚家族(如Bax、Bok、Bak等)、抑凋亡蛋白亚家族(如BCL-2、Mcl-1、Bcl-Xl等)和仅含有BH3结构域的促凋亡蛋白亚家族(如Bid、Hrk、Bad等)[1]。其中主要分布于胞质的Bid,受死亡受体通路中激活的caspase8酶切作用,将其激活为tBid,进而与线粒体亲和,开启凋亡进程。宫颈癌的形成经过十分复杂,涉及若干基因突变或多个分子水平的变化。本实验拟根据对Bid与Fas在不同宫颈组织中表达差异的分析,探究两者在宫颈癌的形成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两者间的关联。方法:1.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在2015.10至2016.10期间的80例宫颈病理组织标本,其中子宫颈癌(CC)3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2例病理标本、正常宫颈组织(NCE)20例。所有患者未接受放化疗及免疫治疗,且临床资料完善,由专业病理医师对全部标本的病理诊断一一复核,诊断一致者,方纳入实验研究样本。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及石蜡包埋后,以4μm厚度作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三组病例的平均年龄分别为:正常宫颈组:44.61±11.37岁,CIN组:47.28±9.14岁,宫颈癌组:46.3±7.62岁。2.对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其中bid与fas的表达情况。3.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显著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正常宫颈、cin及宫颈癌的胞质中均可见bid蛋白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5.00%(17/20)、68.18%(15/22)、47.36%(18/38)。bid的表达随宫颈病变的加重而逐渐下降,经统计学分析,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98,p0.001)。组间两两比较,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2.在宫颈癌组中,bid的表达与figo分期、患者年龄、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癌组织学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但在脉管癌栓转移与否的差别上,bid的表达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组织的胞膜均可见fas蛋白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依次为95.00%(19/20)、81.81%(18/22)、57.89%(22/38)。fas在三者中的表达有随宫颈病变加重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8.454,p0.001)。组间两两比较,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4.宫颈癌中figo分期、患者年龄、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癌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及脉管癌栓转移与否和fas的表达均不相关(p0.05)。5.宫颈癌组织中bid和fas的表达成正相关(rs=0.489,p=0.002)。结论:1.bid和fas在正常宫颈、cin、宫颈癌中,分别在胞质内和胞膜均可见表达。2.鉴于两者随宫颈病变的加重均呈现出表达逐步下调的趋势,推测bid与fas在宫颈癌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作用。3.bid与fas的表达与宫颈癌FIGO分期、患者年龄、癌组织类型、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关,但Bid在脉管癌栓转移与否方面有差别,而Fas则与之无关。4.宫颈癌中,Bid与Fas的表达呈正相关,预示两者可能在参与宫颈癌演进过程中有促进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7.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津漫;王芳;黄旭方;宦怡;任静;;人tBID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偶联的新型分子探针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年11期

2 张智;魏昌晟;周炳刚;;Fas、P-gp、Ki67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3 任玉伟;宿华威;;Bcl-2基因家族研究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4 乔友林;赵宇倩;;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预防[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年02期

5 张凯丽;冀宏;王影;马维远;;HSP27与FAS/FASL在三阴性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2015年03期

6 孙勤暖;李冬梅;吴罡;屠军;云芬;徐晓艳;于慧玲;;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癌组织中p53、Fas、TNF-α和Cyclin E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年10期

7 梁凯;曹秉振;;线粒体调控的细胞凋亡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4年05期

8 张文渊;黄筱~,

本文编号:23705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3705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d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