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抑制素B与卵巢储备功能及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30 17:29
【摘要】:研究背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为了选择适合的促排卵方案,合理的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在助孕之前对卵巢储备功能进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许多研究认为血清抗苗勒氏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 AMH)及血清抑制素B (Inhibin B, INHB)可以作为预测卵巢储备功能和卵巢反应性的临床指标,并初步探究了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但其临床意义及阈值在不同人群不同研究中尚有争议。 研究目的:探讨血清抗苗勒氏激素(AMH)及抑制素B(INHB)在大样本接受体外受精助孕女性评估卵巢储备功能、预测卵巢反应性的价值、及与妊娠结局是否相关。 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本中心接受第一周期IVF/ICSI-ET治疗的4426例患者。抽取超促排卵前月经1-3天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AMH、INHB、基础FSH、 LH、 E2水平;应用阴道超声行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 AFC);记录年龄、体重指数、Gn总量和获卵数;随访妊娠结局。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长方案或短方案促排。在COH过程中监测卵泡的发育并测定血清P、E2、LH水平。当超声监测发现至少有2个直径大于等于18mm的优势卵泡时,给予6000-8000IU HCG,注射后36小时行经阴B超引导下穿刺取卵。根据获卵数将患者分为3组,低反应组(获卵数≤3),正常反应组(3获卵数≤15)和高反应组(获卵数15)。根据妊娠结局,分为临床妊娠组和非临床妊娠组。 研究结果:(1)在卵巢低反应、正常反应、高反应组中血清AMH、 INHB、基础FSH、体重指数、年龄、Gn总量、AF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后血清AMH、INHB、AFC均为低反应组正常组反应组高反应组(0.79vs.2.07vs.3.69;39.32vs.55.05vs.61.78;7vs.12vs.16),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基础FSH、BMI均为低反应组正常组反应组高反应组(35vs.31vs.29;8.04vs.6.64vs.5.9;23.18vs.22.58vs.22.04),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指标对获卵数的影响,AFC、血清AMH对获卵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基础FSH、年龄、BMI、INHB。血清AMH、INHB、AFC与获卵数呈正相关,而年龄、基础FSH、BMI与获卵数呈负相关。(3)血清AMH预测卵巢低反应和高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0.753。血清AMH预测卵巢低反应的Cut-off值为1.27ng/ml,灵敏度为70.9%,特异度为79.4%;预测卵巢高反应的Cut-off值为2.71ng/m1,灵敏度为71.0%,特异度为67.6%。INHB预测卵巢低反应和高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9、0.558。血清INHB预测卵巢低反应的Cut-off值为39.78pg/m1,灵敏度为51.80%,特异度为75.8%;预测卵巢高反应的Cut-off值为44.4pg/ml,灵敏度为75.9%,特异度为36.4%。(4)除基础FSH外,血清AMH、INHB、AFC、年龄在临床妊娠组和非临床妊娠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年龄和AFC进入回归模型(PO.05)但是,AFC的回归系数仅为0.026,预测妊娠结局的价值低。年龄的回归系数为-0.067,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相对较大。 研究结论:(1)血清AMH值对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和预测卵巢反应性具有较高的价值,其意义与AFC相近,并明显优于基础FSH。相比之下,血清INHB预测价值较低。(2)年龄对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血清AMH、抑制素B尚未表现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1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士岭;罗燕群;夏容;王乐乐;吴雅琴;;女性年龄与不孕及生育力减退[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1年04期

2 陈颖;郁琦;张以文;何方方;孙正怡;;血清抑制素水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超排卵周期中预测卵巢反应性的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年06期

3 叶云;欧建平;吴日然;林秀峰;廖月婵;杜静;杜彦;;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预测卵巢储备及在控制性超排卵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朱英哲;彭沙;王青欣;杨晓葵;;抗苗勒管激素对卵巢低反应预测价值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2395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395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8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