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15 04:36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评价妇科放射介入技术,即放射介入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腺肌病方面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析介入治疗失败及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原因。 方法:追踪随访临沂市人民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65例经彩超及(或)磁共振确诊为子宫腺肌病(其中单纯子宫腺肌病27例,彩超或磁共振提示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38例),临床症状明显,并自愿接受放射介入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后平均40个月(12-59个月)的时间内,在痛经程度、月经量改善、子宫体积等多方面的效果比较及近期、远期不良反应记录,并采取回顾分析的办法分析失败病例及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原因。 结果:本研究中65例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痛经缓解有效率87.69%,术前痛经评分2.31±0.46,术后疼痛评分1.06±0.68,两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t值13.9786,P0.05);月经改善率96.9%,在月经周期、经期及月经量各方面均有显著改善,血红蛋白升高明显;术后1年复发率4.62%,术后2年复发率6.15%,术后4年复发率7.69%,术后4年内接受子宫全切者2例(3.08%)。按是否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将65例患者分为A、B两组,术后6月统计两组子宫体积均有明显缩小,痛经评分明显降低,但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按年龄40岁为界分为C、D组,C组(40岁组)痛经缓解有效率84.61%,无效率5.12%,复发率10.26%,2例于术后4年内行子宫全切术;D组(≥40岁组)痛经缓解有效率92.3%,无效率3.85%,复发率3.85%,D组临床效果优于C组,复发率较低。放射介入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近期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等栓塞后综合征多见,但均可在1周内消失,且对症治疗有效;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3.08%,表现为持续性阴道隐痛1例和双下肢持续性疼痛并挛缩1例;文献中所涉及的膀胱、输尿管、肾坏死及栓塞后血管破裂、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未发现。术后绝经者10例,其中39岁患者1例,41至48岁患者9例,平均绝经年龄43.7岁;术后曾闭经,但于1年内恢复月经者4例,平均停经时间7个月。提示介入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大多数患者卵巢功能无影响或出现暂时的、可逆的损伤;但因本研究跨越时间较长,缺乏对内分泌功能的追踪分析,对介入术后卵巢功能影响缺乏客观评价,这是本研究不足之处,有待以后更严密的研究中完善。 结论:放射介入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有效率虽低于子宫肌瘤,复发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仍可达到微创、有效、不良反应轻且可控的目的,可以使大多数人免于子宫全切,并在短期内免于接受其他治疗方法。虽然本研究因跨越时间较长,缺乏内分泌追踪复查结果,导致无法对栓塞术后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变化进行客观评价,但术后低于40岁绝经者仅有1例(1.53%),提示介入栓塞术是安全可行的,当然这需要更多客观数据支持,有待以后更为严密的随诊中完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蓉,许培箴;三苯氧胺和安宫黄体酮联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马勤宜;子宫腺肌病70例误诊原因分析[J];交通医学;2000年03期

3 章莉;子宫腺肌病126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李彩娟,李顺,董爱玲;98例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声象图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屈煜,舒立波;子宫腺肌病术前诊断探讨[J];宁波医学;2000年06期

6 丁军燕,杨欣,苏雪芳;子宫腺肌病28例诊断分析[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杨永滨,刘元昀,张金库,汪会玲,檀艳丽,缪淑娟;微血管密度在子宫腺肌症中的变化[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刘建新,彭姝峰,李克湘;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22期

9 李丽玲;子宫腺肌病55例临床误诊分析[J];右江医学;2000年05期

10 何秋;子宫腺肌病临床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琼;邙玲玲;李涛;;浅论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误诊之对策[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周应芳;;子宫腺肌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卫春芳;胡兵;姜立新;;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离体人子宫腺肌病标本的实验研究[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张丹;宫丽华;;探讨阴腹联合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及子宫腺肌病特征性声像图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康乐;龚军;程忠平;戴虹;胡莉萍;;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腺肌病部分切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及中期疗效分析[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慧芳;吴瑛;佘志红;徐金锋;宋红;孙枫;冯小凤;姜燕;;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再认识[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张晓玲;黄欧平;程玉芬;;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陈晓明;庄文行;罗鹏飞;杜娟;左约维;胡小平;洪淡华;;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初步效果观察[A];第一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研讨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梧凤;童南萍;;阴道超声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A];第一届全国妇产科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伟东;;子宫腺肌病介入治疗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 谭蕾 主治医师;何谓子宫腺肌病[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2 周应芳;子宫腺肌病:诊治均有新进展[N];健康报;2002年

3 余玲;女性长期痛经 警惕子宫腺肌病[N];中国人口报;2006年

4 副教授 魏开敏;子宫腺肌病是怎么回事[N];大众卫生报;2006年

5 仓绶;子宫腺肌病复发率高[N];大众卫生报;2007年

6 汤江峰邋通讯员 文霆;痛经原为子宫腺肌病[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高国起;山东完成系列研究探索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静思;子宫腺肌病有几种手术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9 马丽;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法[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孟斌;子宫腺肌病的表现[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向阳;碳酸酐酶-9蛋白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南大学;2012年

2 翟栋材;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3 李雁;神经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病疼痛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郑剑芬(Cheng Kim Fan);子宫腺肌病的社会影响因素、中医体质、证候的调查及其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史精华;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生长极向与平滑肌离子通道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李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2年

7 任月芳;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及缺氧对Beclin 1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杨艳峰;GPR30介导的雌激素非经典途径在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关永格;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分布与化瘀止痛方及其拆方的干预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薛婧;二甲双胍抑制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岩;子宫腺肌病中Ⅰ、Ⅲ型胶原的免疫组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陈倩;丹昆散结饮治疗子宫腺肌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裘琳;醋酸棉酚宫内给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蔚方燕;子宫腺肌病发病相关因素及部分痛经患者生存质量调查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聂乐凯;病灶切除术及子宫V型大部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6 吴立娜;结合珠蛋白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与痛经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高希焕;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辨证特征及其规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王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9 曹丽蓉;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6年

10 和珍珍;子宫腺肌病中水通道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22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422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1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