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拟行辅助生殖技术夫妇染色体核型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10 21:39
【摘要】:目的分析拟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ET)夫妇的染色体核型情况,探讨染色体检查的必要性,为患者遗传咨询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选择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于1999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ET)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2 621名,通过查阅相关的病历资料,记录其年龄、性别、有无流产史、流产次数以及精液情况。其中男性患者1 365例,包括精液正常527例,轻中度少精580例,重度少精239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19例。女性患者1 256例。夫妇均行染色体检测者1 247对,包括有1次流产史夫妇392对,≥2次流产史夫妇432对。利用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对拟行IVF-ET/ICSI的2 621例患者进行检测。以2004年5月第1版《医学遗传学》研究生教材中普通人群的染色体异常率和多态性率作为对照组[1]。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 621例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71例,异常率为2.71%,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的染色体异常率0.5%(P0.0001)。2.1 365例男性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35例,异常率为2.56%;1 256例女性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36例,异常率为2.87%,二者均高于普通人群的染色体异常率(P0.0001)。男性患者染色体异常率与女性患者染色体异常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4)。3.男性患者1 365例中,527例精液正常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3例,异常率为0.57%,与正常人群染色体异常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580例轻中度少精子症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14例,异常率为2.41%;239例重度少精患者中检出6例,异常率为2.51%;19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检出12例,异常率为63.16%,三种精液异常患者的染色体异常率与正常人群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有1次流产史的392对夫妇中检出染色体异常21对,异常率为5.36%;≥2次流产史的432对夫妇中检出染色体异常24对,异常率为5.5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9)。5.2 621例患者中共检出127例染色体多态性,染色体多态性率为4.85%,多态性率与普通人群多态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1 365例男性患者中检出82例,多态性率为6.01%;1256例女性患者中检出45例,多态性率为3.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527例精液正常患者中检出9例染色体多态性,多态性率为1.71%,与普通人群多态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6)。580例轻中度少精患者中检出41例染色体多态性,多态性率为7.07%;239例重度少精患者中检出27例染色体多态性,多态性率为11.30%;19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检出5例染色体多态性,多态性率为26.32%,三者与普通人群多态性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1.拟行IVF/ICSI-ET患者的染色体异常率高于普通人群的染色体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拟行IVF/ICSI-ET患者中精液浓度异常患者的染色体异常率与普通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液浓度正常患者的染色体异常率与普通人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拟行辅助生殖技术患者中流产次数与夫妇染色体异常率无明显相关性。4.拟行IVF/ICSI-ET患者的染色体多态性率高于普通人群的染色体多态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拟行IVF/ICSI-ET前行夫妇染色体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明确染色体是否正常,有利于助孕方式及产前诊断技术的选择,提高IVF/ICSI-ET的成功率,最大限度避免染色体异常儿出生,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图文】:

减数,罗伯逊易位,携带者,染色体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rob),是平衡易位的一种特殊形式。非同源的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理论上可形成 6 种配子,1/6 完全正常染色体,1/6 与携带者相同的结构异常而遗传物质数量无增减的染色体,2/6 增加一条染色体,2/6 缺失一条染色体,与正常配子结合后生育正常染色体后代的几率只有 1/6,1/6 与携带者染色体相同,2/6 为染色体单体,2/6 为染色体三体,如图 8 所示。同源罗伯逊易位携带者根据分离定律不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无法生育正常的后代,如图 9理论上在减数分裂中每一条同源的罗伯逊易位染色体有可能分离成 2 条独立的染色体而形成带有 23 条正常染色体的配子而产生正常的后代,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同源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常表现为孕早期的多次自然流产。本单位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3 例同源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均发生婚后相继多次自然流产,其中例患者 28 岁,结婚 3 年相继自然流产 13 次,均发生在妊娠 2 个月左右,体检及性激素检查无异常发现,本人染色体核型为 45,XX,inv(9),der(15q15q)[30]。

配子,平衡易位,减数分裂,时分


(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rob),是平衡易位的一种特殊形式。非同源的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理论上可形成 6 种配子,1/6 完全正常染色体,1/6 与携带者相同的结构异常而遗传物质数量无增减的染色体,2/6 增加一条染色体,2/6 缺失一条染色体,与正常配子结合后生育正常染色体后代的几率只有 1/6,1/6 与携带者染色体相同,2/6 为染色体单体,2/6 为染色体三体,如图 8 所示。同源罗伯逊易位携带者根据分离定律不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无法生育正常的后代,如图 9理论上在减数分裂中每一条同源的罗伯逊易位染色体有可能分离成 2 条独立的染色体而形成带有 23 条正常染色体的配子而产生正常的后代,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同源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常表现为孕早期的多次自然流产。本单位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3 例同源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均发生婚后相继多次自然流产,其中例患者 28 岁,结婚 3 年相继自然流产 13 次,,均发生在妊娠 2 个月左右,体检及性激素检查无异常发现,本人染色体核型为 45,XX,inv(9),der(15q15q)[30]。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1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君;刁振宇;徐志鹏;周建军;颜桂军;孙海翔;;基于新一代测序的SNP单体型分析在先天性挛缩性蜘蛛样指症PGD中的应用[J];生殖医学杂志;2017年01期

2 黄红倩;欧阳鲁平;费冬梅;孙惟佳;刘天盛;;染色体多态性对生殖异常的影响及临床效应[J];中国妇幼保健;2016年19期

3 熊文栋;王连云;易宝珠;;染色体多态性与女性不良孕产关系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年14期

4 孙筱放;李浩贤;刘维强;张慧敏;刘见桥;杜红姿;;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和多重置换扩增技术在β地中海贫血基因变异诊断效率中的差异分析[J];生殖与避孕;2016年06期

5 胡丹;刘维强;张慧敏;刘见桥;杜红姿;梁力丰;孙筱放;;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技术在单细胞水平诊断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应用评估[J];生殖与避孕;2016年02期

6 王珊珊;张建林;杨益梅;张玉泉;;染色体多态性与临床生殖异常关系的探讨[J];交通医学;2016年01期

7 江美燕;偶健;李红;;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生育风险评估[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9期

8 邱少雄;朱红军;彭燕燕;陈乐川;黄江玲;;染色体多态性的细胞遗传学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校医;2015年08期

9 何玺玉;陈晓春;李然;李培;陆爱梅;;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不明原因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患儿的分子诊断[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年05期

10 方路;吴晓云;邱惠麒;朱玉蓉;刘春玲;李晓荣;赵静,;;不孕不育夫妇一方染色体多态性对IVF/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年1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磊;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夫妇经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的回顾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娜;自然流产与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周炜;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必要性的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4 袁莹莹;IVF/ICSI助孕患者染色体检测的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6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586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8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