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重组溶瘤腺病毒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宫颈癌细胞凋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04:49
【摘要】: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宫颈癌高发年龄一般为30~55周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溶瘤腺病毒是非常有前途的癌症基因治疗药物,因为它们具有在恶性肿瘤细胞中选择性复制的特点,能够导致肿瘤细胞的溶解和炎症,本研究使用的重组溶瘤腺病毒Ad-VT是本实验室~([1])基于凋亡素基因Apoptin,肿瘤特异性启动子hTERTp,病毒复制必须基因E1A通过RAPAd.I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而成的具有肿瘤特异性复制和肿瘤特异性杀伤能力的溶瘤腺病毒。本实验室大量前期研究表明~([2-4]),Ad-VT构建方式可靠,能够稳定表达并且疗效显著,对胃癌、肝癌、肺癌、黑色素瘤、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正常的人体细胞无影响。前期研究表明Ad-VT完全具备进行后续实验的条件。目的:探究重组溶瘤腺病毒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重组溶瘤腺病毒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究重组溶瘤腺病毒通过哪些途径诱导Hela细胞凋亡;最后重点研究Hela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通过该研究对重组溶瘤腺病毒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途径进行初步认识。方法:1 Hela细胞线粒体提取与功能活性验证通过Minute线粒体分离试剂盒提取Hela细胞线粒体;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提取出线粒体中线粒体内参蛋白COXⅣ水平从而验证线粒体纯度;通过检测提取出线粒体的ATP水平和活性氧水平验证线粒体的功能活性。2重组溶瘤腺病毒对Hela细胞抑制途径研究通过CCK-8法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明确重组溶瘤腺病毒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Hoechst染色和AnnexinⅤ-FITC/PI流式检测探究重组溶瘤腺病毒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Biocoat小室侵袭实验探究重组溶瘤腺病毒对Hela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进行凋亡相关蛋白检测,初步研究重组溶瘤腺病毒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途径。3重组溶瘤腺病毒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Hela细胞凋亡通过JC-1染色及JC-1流式检测探究重组溶瘤腺病毒对Hel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通过Minute线粒体分离试剂盒提取感染重组溶瘤腺病毒后的Hela细胞线粒体;通过对提取出的线粒体进行ATP和活性氧检测探究重组溶瘤腺病毒对Hela细胞线粒体功能活性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初步研究重组溶瘤腺病毒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结果:1通过Minute线粒体分离试剂盒成功提取出了纯度较高且具有较好功能活性的线粒体。2通过CCK-8和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明确重组溶瘤腺病毒能够对Hela细胞起到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具有显著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重组溶瘤腺病毒对Hela细胞抑制率依次为:Ad-VTAd-TAd-Vp3Ad-Mock;通过Hoechst染色和AnnexinⅤ-FITC/PI流式检测明确重组溶瘤腺病毒通过诱导Hela细胞凋亡对其产生抑制作用,且4种重组溶瘤腺病毒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能力依次为:Ad-VTAd-TAd-Vp3Ad-Mock;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Biocoat小室侵袭实验确定重组溶瘤腺病毒能够影响Hela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且影响程度依次为:Ad-VTAd-TAd-Vp3Ad-Mock;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明确重组溶瘤腺病毒能够影响多种Hela细胞凋亡途径蛋白,从而对Hela细胞的凋亡起调控作用。3通过JC-1染色明确重组溶瘤腺病毒可以使Hela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诱导Hela细胞发生早期凋亡,通过JC-1流式明确重组溶瘤腺病毒诱导Hela细胞早期凋亡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且4种重组溶瘤腺病毒诱导Hela细胞早期凋亡的能力依次为:Ad-VTAd-TAd-Vp3Ad-Mock;通过ATP和活性氧检测明确重组溶瘤腺病毒对Hela细胞线粒体的功能活性具有显著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初步明确重组溶瘤腺病毒通过调控AIF、Arts等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诱导Hela细胞凋亡。结论:重组溶瘤腺病毒能够通过诱导Hela细胞凋亡对其起抑制作用;并且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线粒体途径,重组溶瘤腺病毒通过影响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调控Hela细胞凋亡。
【图文】:

腺病毒,衣壳


药大学 2019 届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腺病毒简介瘤腺病毒为无包膜病毒,一般具有二十面体衣壳结构,腺病毒由图主要衣壳蛋白和 4 种次要衣壳蛋白组成。六邻体蛋白是腺病毒中最白,包含十二面体病毒衣壳的 20 个面。如图 1 所示,在每个顶点体蛋白基底,纤维蛋白从中伸出。纤维蛋白由三个结构域组成,分,作用是将蛋白质锚定在衣壳上;远端球状旋钮区,作用是识别并;纤维轴区,作用是使旋钮远离衣壳,从而避免病毒与细胞相互作排斥作用。

促凋亡蛋白,粒体,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内靶


图 2 细胞凋亡通路Fig.2 Cell apoptotic pathway粒体凋亡途径启动细胞凋亡的内在信号传导途径涉及多种非受体介导的刺激,,这些刺且直接作用于细胞内靶标,产生细胞内信号,对细胞进行正向或负向刺激能够引起线粒体内膜的变化,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孔的开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丧失和两组主要促凋亡蛋白从线粒体膜间隙释放到[118]。第一组促凋亡蛋白由细胞色 C,Smac / DIABLO 和丝氨酸蛋白酶 i 组成[119,120]。这些促凋亡蛋白可以激活 caspase 依赖型线粒体途径。细 结合并激活 Apaf-1 以及 caspase-9 前体,形成“凋亡小体”[121,122]。据报c / DIABLO 和 HtrA2 / Omi 通过抑制凋亡蛋白抑制剂(IAP)活性来促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云东;李晶玉;刘进;尹桂华;宋玉国;王翠霞;;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的构建和体内、外抑杀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当代医学;2015年09期

2 孙婷;何向蕾;;靶向肿瘤的溶瘤腺病毒制备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8年02期

3 郑斐群;许尹;吴彬;;表达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的溶瘤腺病毒靶向癌症治疗:在体外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22期

4 张培影;韩从辉;郝林;贺厚光;董秉政;范涛;贡震;胡建鹏;;表达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的条件增殖型溶瘤腺病毒的构建[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年08期

5 岳学田;张立堂;王毅刚;武玉梅;李娜;仰毅;章康健;;新型结肠癌个性化治疗重组溶瘤腺病毒Ad-CEA-ZD55-ST13的构建[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董秉政;梁清;郝林;范涛;贺厚光;张治国;胡建鹏;韩从辉;;荷载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的双调控溶瘤腺病毒载体的构建、鉴定及其抗膀胱肿瘤作用(英文)[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22期

7 时辉;车国卫;;转录靶向性溶瘤腺病毒治疗肺癌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年13期

8 杨春华;毛立军;刘彦群;魏志平;郑骏年;;特异性启动子调控溶瘤腺病毒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年09期

9 陈建发;溶瘤腺病毒的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研究;2004年04期

10 ;肿瘤治疗新发现,病毒也能治疗癌症[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晖;苏长青;谭淑萍;陈颖;钱其军;;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型溶瘤腺病毒[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骏年;刘晓昀;毛立军;史震;刘俊杰;;表达IL-18的溶瘤腺病毒对裸鼠肾癌移植瘤生长及血管形成抑制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俞德超;;能在机体内产生个性化肿瘤免疫反应的重组溶瘤腺病毒[A];第九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陆应麟;陈泽建;谢庆军;杜芝燕;徐丁尧;徐元基;;采用溶瘤腺病毒策略进行肿瘤基因治疗[A];第八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方超;任臻;叶迅;陆瑾;刘芳;陈红专;;携带HSP基因重组溶瘤腺病毒的肿瘤基因治疗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刘彦群;;携带人IL-18基因的溶瘤腺病毒并研究其在A375细胞中IL-18基因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李敏;李霄;金宁一;;溶瘤腺病毒Ad-VT对荧光素酶标记的人黑素瘤细胞抑制作用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8 陈漪;韩丹;刘彬彬;孙瑞霞;薛琼;任正刚;王艳红;叶胜龙;;携带mda-7/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抑制原发性肝癌的作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孔彦平;何国清;肖睿娟;雷文;刘新垣;王毅刚;;携带MnSOD基因的肝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毛晨宇;滕理送;曹江;;由hTERT和cox-2启动子调控的溶瘤腺病毒的构建及抗瘤研究[A];第二届中国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暨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真;衣壳蛋白基因修饰溶瘤腺病毒载体的设计和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毛立军;荷载SATB1基因shRNA的溶瘤腺病毒治疗前列腺癌[D];苏州大学;2018年

3 邱松波;携带hTRAIL的复制型溶瘤腺病毒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齐荣;携带XAF1的复制型溶瘤腺病毒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胡泽斌;溶瘤腺病毒载体系统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6 王芳;膀胱组织特异性溶瘤腺病毒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分布及安全性评价[D];兰州大学;2013年

7 刘钊;溶瘤腺病毒rAd.DCN.GM治疗结肠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7年

8 苏加强;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对人食管癌细胞EC-109的体内外抑制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陈漪;携带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抑制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曹文娟;一种嵌合型不依赖于CAR的膀胱癌特异性溶瘤腺病毒构建及其抗膀胱癌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艺珍;重组溶瘤腺病毒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宫颈癌细胞凋亡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王彬蓉;携带GSDME基因的溶瘤腺病毒构建及其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3 张彬;溶瘤腺病毒Ad11通过抑制自噬进程增强顺铂对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D];郑州大学;2019年

4 尹逊哲;携带凋亡素基因的溶瘤腺病毒ATV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作用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苏群舒;携带IL-24及IFN-β双基因的溶瘤腺病毒靶向治疗癌症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年

6 李鹏;携带TNF-α基因的双靶向溶瘤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7 巢晨;携带HGFK1基因溶瘤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胃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8 周丽君;重组溶瘤腺病毒rAd-E1A-CDglyTK的构建和体内、外抑杀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9 钱静;携带Apoptin双调控溶瘤腺病毒治疗肝癌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唐志鹏;RNAi CD147溶瘤腺病毒对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1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611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d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