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

发布时间:2020-04-25 07:29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术前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216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患者分为4组:A组61例(Ⅰ、Ⅱ、Ⅲ型患者分别为35、20、6例),采用米非司酮或甲氨蝶呤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B组36例(Ⅰ、Ⅱ、Ⅲ型患者分别为20、11、5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再行清宫术;C组12例(Ⅰ、Ⅱ、Ⅲ型患者分别为7、2、3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再行子宫瘢痕妊娠物切除加瘢痕修补术;D组107例(Ⅰ、Ⅱ、Ⅲ型患者分别为54、25、28例),采用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物切除加瘢痕修补术,观察并比较4组患者围术期的相关指标[术后第二天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率、手术操作中的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治疗成功例数及术后随访指标(血β-HCG降至5mIU/mL及以下的时间、超声示瘢痕部位包块消失的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术后妊娠例数及妊娠结局等)。结果1.患者在分型例数、孕产史、距既往剖宫产的年限、超声可见胚芽例数、术前血β-HCG水平、孕囊最大直径、临床表现等因素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组患者术后第二天血β-HCG下降率、血β-HCG降至5mIU/mL及以下的时间、超声示子宫瘢痕部位的包块消失时间三项指标均优于其他3组,但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较另外3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出血量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组患者治疗成功例数分别为A组54(54/61)例,B组36(36/36)例,C组12(12/12)例,D组106(106/107)例,4组患者治疗成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电话共随访到151例患者,其中A组39例,B组26例,C组10例,D组76例。术后妊娠例数A组2(2/39)例,B组暂无妊娠者,C组1(1/10)例,D组4(4/76)例,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月经总量较前减少的例数,A组20(20/39)例,B组20(20/36)例,C组9(9/10)例,D组27(27/76)例,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月经复潮时间比较,B组长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能充分阻断子宫动脉的血流,降低术中及术后大出血的风险性,在介入后行子宫瘢痕妊娠物切除加瘢痕修补术,能彻底清除妊娠组织并修补妊娠处的瘢痕组织,具有临床治愈率高、疗效较为安全、外周血β-hCG下降最迅速、瘢痕处妊娠包块消失时间最短等优点,而且保留了子宫器官的完整性。但是其住院时间相对长、住院费用高,所以对医疗条件允许的医院来说,应根据患者经济条件,酌情将此方法作为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主要方法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1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公颜平;曲皖君;;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2 孙家硕;罗营;袁碧波;;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微创处理[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3 冯春香;寇燕妮;尹晓梅;马晓梅;;探讨不同超声检查方案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年19期

4 张雅娟;;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6年31期

5 何福姬;;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新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7年04期

6 郭云怀;;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超声诊断[J];妇产与遗传(电子版);2016年03期

7 欧阳振波;黄志霞;张秋实;;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个性化综合治疗[J];妇产与遗传(电子版);2016年03期

8 姜群;王宏琳;李艳菊;;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及治疗分析[J];智慧健康;2017年02期

9 王婷;;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07期

10 陈军妹;;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千红;舒青青;;剖宫产瘢痕妊娠21例诊治分析[A];2011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2 毕建蕾;杨清;;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特点及不同临床类型治疗结果的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3 黄丽丽;;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治[A];2012浙江省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邵华江;马建婷;徐丽萍;杨春林;傅云雀;苏雪峰;;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方法与疗效综合分析[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5 吴琳;刘宏伟;张力;徐克惠;;剖宫产瘢痕妊娠24例分析[A];2007年中华医学会—强生西部学术讲座全国产科危重症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杨清;朴曙花;刘春艳;;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处理方式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邵华江;马建婷;徐丽萍;杨秀儿;傅云雀;;剖宫产瘢痕妊娠微创治疗价值的探讨[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杨清;朴曙花;刘春艳;;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处理方式的分析[A];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冯颖;孟凡;李坚;;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后再次发生剖宫产瘢痕妊娠1例病例报道[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张宁宁;;早孕期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 刘欣燕 整理 傅谭娉;剖宫产瘢痕妊娠排查须尽早[N];健康报;2018年

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 医学博士 陆叶;剖宫产瘢痕如何消除[N];家庭医生报;2009年

3 特约记者 王永键;剖宫产瘢痕妊娠[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4 王细文;剖宫产瘢痕妊娠须终止[N];健康报;2005年

5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博士 张婧 北京世纪坛医院妇产科主任 白文佩;剖宫产瘢痕憩室 生二孩有风险[N];健康报;2015年

6 方玉;“一早二紧三持久”防剖宫产瘢痕[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钱志大;剖宫产瘢痕妊娠相关临床问题及发生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李康宁;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术前诊断、风险评估及远期随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张向群;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磁共振诊断及其风险因素的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程琳;胚期胎盘位置的超声判定及其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探讨[D];山东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珍;不同类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治疗方法的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刘盼;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3 韦素连;经阴道手术与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疗效的Meta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4 汤博;孕早期停育胚胎剖宫产瘢痕妊娠治疗方法的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5 于鑫茹;剖宫产瘢痕妊娠术后生育及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及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6 高云梅;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7 赵玉妮;剖宫产瘢痕妊娠124例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8 王雪;剖宫产瘢痕憩室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9 镡丽霞;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患者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10 张林风;肌肉注射MTX后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效果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39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639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e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