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GRV1、VSTM2A多态性和环境因素与中国汉族子宫颈癌发生风险关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9 09:39
【摘要】:背景和目的:子宫颈癌一直是危害女性生命三大癌症之一,对女性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不同区域的子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差别很大。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公认的子宫颈癌高危因素,但大部分HR-HPV感染并未造成宫颈癌的发生。子宫颈癌的发生是环境致瘤因素与机体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被认为是新一代的遗传标记,能够影响机体基因表达产物或出现数量上的变化,从而使基因的表达在不同个体间有所不同,表现为遗传特征的差异。因此影响个体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易感性。探讨ADGRV1 rs59661306和VSTM2A rs7457728基因多态性与子宫颈癌发病风险的相关关系。进一步阐明子宫颈癌发病机制及其对环境因素的易感性,从而为子宫颈癌筛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最终达到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被组织病理证实为子宫颈癌的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参加由国家组织的江西省“两癌”筛查中的子宫颈癌筛查的已婚女性,其年龄与病例组相近(±5岁),按与病例频数(2:1)匹配。采用自行设计的“子宫颈癌危险因素调查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首次怀孕时年龄、初次性生活时年龄、性伴侣数目、饮酒习惯、吸烟、被动吸烟、怀孕次数、高危HPV感染、婚姻状况、家族性肿瘤史及避孕措施等。进行单因素分析(Pearson Chi-square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及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子宫颈癌发病相关环境因素。选取与病例组同期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参加体检的为另一对照组,其年龄与病例组相近(±5岁),按病例频数(1:1)匹配。抽取每个调查对象的外周静脉血5ml,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进行抗凝处理,置于-80°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测。经基因组DNA提取、PCR引物设计与合成、PCR产物纯化,送生物公司测序后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以卡方检验验证基因型频率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如符合则纳入以下统计分析。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进行方差齐性分析。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利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比较组间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在病例组比较基因不同型别在高危环境因素、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HPV感染状况及Scc-Ag测定间的差异。结果:本次纳入研究的303例病例组和606例对照组在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等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影响本研究中中国汉族妇女发生子宫颈癌的相关环境因素为:婚姻状况、被动吸烟、吸烟、高危HPV感染、性伴侣数目、初次性生活时年龄、家族肿瘤史(P0.05),而饮酒习惯、怀孕次数、初次怀孕时年龄、避孕措施与研究中中国汉族妇女发生子宫颈癌无明显相关性(P0.05);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本研究中中国汉族妇女发生子宫颈癌的相关因素为:婚姻状况、初次性生活时年龄、高危HPV感染、家族肿瘤史(P0.05),而吸烟、饮酒习惯、被动吸烟、怀孕次数、初次怀孕时年龄、性伴侣数目、避孕措施与研究中中国汉族妇女发生子宫颈癌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测,本研究人群中子宫颈癌发生的独立环境危险因素按强度排列为:高危HPV感染、家族肿瘤史、婚姻状况及初次性交年龄。卡方检验发现,ADGRV1基因rs59661306和VSTM2A基因rs7457728在对照组中基因多态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平衡分布。ADGRV1基因rs59661306和VSTM2A基因rs7457728在300例病例组和300例对照组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7457728中的C等位基因为危险因素而rs59661306中的A等位基因为保护因素。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ADGRV1基因的rs59661306位点以携带G/A及G/G基因型的个体比携带A/A个体患子宫颈癌的风险显著增加,相应的OR(95%CI)值为4.199(1.644-10.72)和3.215(1.23-8.377)。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VSTM2A基因的rs7457728位点以携带G/G为对照,带G/C及C/C基因型的个体患子宫颈癌的风险显著增加,相应的OR(95%CI)值为3.248(1.64-10.72)和10.391(6.06-17.77)。ADGRV1基因的rs59661306位点基因分布在高危HPV感染、肿瘤家族史及SCC不同值中存在差异(P0.05),而在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间无相关。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ADGRV1基因的rs59661306位点携带G/A及G/G基因型比携带A/A型的个体更易伴高危HPV感染,相应的OR(95%CI)值为13.7(2.32-80)和17.52(2.76-111.3)。携带A/A型的子宫颈癌个体易伴有家族性肿瘤史。VSTM2A基因的rs7457728位点基因分布在不同病理类型间不同(P0.05),在其他高危环境因素及临床特性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STM2A基因的rs7457728位点携带G/G比携带G/C及C/C基因型的个体易患非鳞状细胞癌的子宫颈癌。结论:通过卡方检验显示,影响本研究中中国汉族妇女发生子宫颈癌的相关环境因素为:婚姻状况、被动吸烟、吸烟、高危HPV感染、性伴侣数目、初次性生活时年龄、家族肿瘤史;通过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l回归分析发现,婚姻状况、初次性生活时年龄、高危HPV感染、家族肿瘤史是子宫颈癌的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l回归分析发现,按危险强度排列为:高危HPV感染、家族肿瘤史、婚姻状况及初次性交年龄。结论提示我们,今后应针对相关的环境影响因素开展预防性干预措施,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家族肿瘤史人群的筛查,从而有效预防子宫颈癌的发病风险。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DGRV1基因的rs59661306位点和VSTM2A基因的rs745772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子宫颈癌发病风险有相关性。ADGRV1基因的rs59661306位点基因在高危HPV感染、肿瘤家族史及SCC不同值中存在分布差异,可在高危环境因素中促使子宫颈癌发生。VSTM2A基因的rs7457728位点基因型分布在不同病理类型间不同,可能为非鳞癌的致病基因。
【图文】:
018年全球女性中各种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例数所占比
图 1.2 2018 年全球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女性中各种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所占比有作者[4]对 1989 至 2008 年中国女性子宫颈癌发病和死亡趋势分析,认为近十几年采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2016 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全国各登记处上报的 2013 年恶性肿瘤登记资料显示[5],子宫颈癌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7.33
【图文】:
018年全球女性中各种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例数所占比
图 1.2 2018 年全球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女性中各种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所占比有作者[4]对 1989 至 2008 年中国女性子宫颈癌发病和死亡趋势分析,认为近十几年采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2016 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全国各登记处上报的 2013 年恶性肿瘤登记资料显示[5],子宫颈癌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7.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洛海;陈e,
本文编号:2644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6444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