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孕晚期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20:08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磁共振成像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孕晚期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讨其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本研究对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剖宫产终止妊娠,经手术或病理诊断为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19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只具备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资料的为54例,同时具备MRI及US资料的为140例。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差异性检验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差异性检验采用c~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当检验水准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检验,并应用Kappa系数检验两种评价结果的一致性,Kappa≤0.50表示吻合度较弱,Kappa0.50表示吻合度较强。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根据MRI、US、手术或病理诊断及分级诊断标准分别对同时具备MRI和US资料的140例病例进行诊断及分级诊断,首先,比较MRI与US在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诊断及分级诊断方面的差异性;其次,分别比较MRI、US与手术或病理在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分级诊断方面的差异性及一致性;最后,分别比较MRI、US对各级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漏诊率及误诊率。第二部分,根据手术或病理分级诊断标准,将所有纳入研究的194例病例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将各级中以MRI诊断结果为术前评估依据的病例归为MRI组,以US诊断结果为术前评估依据的病例归为US组,统计各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及子宫切除情况,分别比较各级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MRI组与US组的术中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结果:1 MRI与US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诊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00,P0.05)。2 MRI与US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分级诊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4.43,P0.05)。3 MRI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分级诊断与手术或病理分级诊断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c~2=6.04,P0.05),且吻合度较强(Kappa=0.55,P0.001)。4 US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分级诊断与手术或病理分级诊断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c~2=8.06,P0.05),且吻合度较弱(Kappa=0.31,P0.001)。5 MRI对各级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高,漏诊率、误诊率低,与手术或病理诊断的吻合度较US强。6在各级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中,MRI组术中出血量均较US组少,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在各级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中,MRI组与US组子宫切除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MRI与US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无差异,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2 MRI与US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分级诊断有差异。3 MRI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分级诊断与手术或病理分级诊断的吻合度较US分级诊断高,其应用价值优于US。4各级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中,MRI组术中出血量较US组少,以MRI诊断结果为术前评估依据,能合理优化手术方案,从而减少术中出血,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手术治疗有更高的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1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桂玲;;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在10例妊娠晚期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临床应用分析[J];健康之路;2017年01期

2 田昱欣;;浅谈电影植入性广告[J];明日风尚;2017年23期

3 陶琴妹;;医疗植入性材料档案的归档整理[J];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2014年00期

4 董伟光;;植入性耗材的管理[J];医疗装备;2013年05期

5 范宏宾;周耀琮;;关于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09期

6 陆士桢;漆光鸿;徐选国;;植入性社会工作组织的生成路径与发展策略——以汶川“5·12”地震灾后五家社会工作组织试点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吴万里;;报纸“植入性广告”,不妥![J];青年记者;2011年04期

8 张姝;;地域文化的植入性设计研究——以北京有t煾蟛吞杓莆齕J];安徽建筑;2011年04期

9 王安邦;;植入性广告与影视作品的合作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7期

10 刘美芬;;汽车业的植入性广告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静炯;唐苏红;;植入性医疗器械信息化追溯管理探索和意义[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2009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敏;葛毅;邓厚斌;刘晓雯;余璐;范璐敏;李盈盈;;运用条形码技术确保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安全[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五届青年委员会第一次年会暨2010年《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孙宝贵;张锋;刘少稳;;植入性心脏电器械的远程监测系统[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2012)资料汇编[C];2012年

4 朱菊飞;;规范植入性高风险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A];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6年

5 孙宝贵;张锋;刘少稳;;植入性心脏电器械的远程监测系统[A];面向基层心率失常的规范化及心血管疑难重症专题会议资料汇编[C];2014年

6 李漫春;;骨科植入性器械的清洗与管理[A];河南省第十次手术室护理学术会议暨围手术期安全护理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7 宓现强;;植入性医疗器械应用中的风险管理[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2009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卫华;孙超男;程敏;;手术室植入性医疗器械条形码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9 江元;范琦慧;应红军;;前壁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子宫切除14例临床分析[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10 唐明风;秦洁;文素芳;何春红;;对植入性手术的管理体会[A];全国第12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东;从《非诚勿扰》看植入性营销的四大原则[N];国际商报;2009年

2 江西省景德镇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王张明;骨科植入性器械挂靠经营不容忽视[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安徽省安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曹怀 袁渊;儿童骨科植入性器械的应用及监管探讨[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赵洪彬邋彭文义 侯桂梅 林志果;植入性医械购进使用情况堪忧[N];医药经济报;2007年

5 周峰 江西省九江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植入性器械特殊管理设想[N];医药经济报;2013年

6 姜涛;植入性医械使用过程令人忧[N];医药经济报;2009年

7 徐铮奎;研发新热点:灵巧型植入性医疗器械[N];中国医药报;2012年

8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李开银;加强医院植入性器械购用环节风险控制[N];中国医药报;2011年

9 杨玉颢 刘乐兵;刹住植入性医械“自带风”[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记者 李开银 通讯员 周光宇;甘肃开展无菌与植入性医疗器械检查[N];中国医药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涛;植入性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追溯系统优化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2 赵敏;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孕晚期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8年

3 罗新;影视作品中植入性广告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曹柯恩;X骨科器械公司植入性产品库存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白占民;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现状及监管对策[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蒋勇;植入性大腿假肢设计改进与软组织固定罩材料制备及其组织学评价[D];四川大学;2006年

7 刘丹;植入性广告的品牌—内容契合度对品牌认知与态度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3年

8 王莹;植入性人造头发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刘涵;可植入性后房型屈光晶状体矫正高度屈光不正的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10 何媛;上海市某医院医疗器械物流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22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722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a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