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子宫支架联合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0-07-28 19:49
【摘要】:目的探讨球囊子宫支架联合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在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选择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于我院妇科就诊的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中,择期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按照1988年美国生殖协会IUA评分标准(AFS评分)诊断为中度宫腔粘连,且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A组(节育器组):术毕立即放置宫型节育器,于术后2个月宫腔镜检查时取出;B组(球囊组):术毕立即放置球囊子宫支架,于术后5-7天第二次注入几丁糖后取出;C组(联合组):术毕同时放置球囊子宫支架及宫内节育器,于术后5-7天第二次注入几丁糖后取出球囊子宫支架,并B超检查宫内节育器位置情况,于术后2个月宫腔镜检查时取出宫内节育器。三组均于术毕及术后5-7天宫腔注入几丁糖3ml,术后第二天开始人工周期治疗≥2个周期。术后观察患者月经期、月经量、经前子宫内膜厚度、术后2个月二次宫腔镜检查宫腔再粘连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三组患者在年龄、婚姻情况、产次、宫腔操作次数及就诊原因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再粘连率分别为:A组为46.2%,B组为30.8%,C组为3.8%,C组分别与A组及B组比较P0.017,具有显著性差异。3.术前及术后AFS平均得分:A组分别为6.69±1.01、2.27±2.71,B组分别为6.50±0.91、1.38±2.35,C组分别为7.01±0.93、0.15±0.78。各组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组AFS评分降低明显,分别与A组和B组比较P0.017,具有显著性差异。4.术后2个月经周期月经量改善情况:A组为76.9%,B组为88.5%,C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C组分别与A组及B组比较P0.017,具有显著性差异。5.术前及术后月经期平均天数,A组分别为3.00±0.94、4.04±0.72,B组分别为2.73±0.87、4.50±1.07,C组分别为2.85±0.73、5.19±0.75。各组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组分别与A组及B组比较P0.017,具有显著性差异。6.术前及术后月经前双层子宫内膜增厚(mm),A组分别为4.80±1.13、6.81±1.17,B组分别为4.58±1.03、7.19±1.10,C组分别为4.85±1.08、7.92±0.98。各组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组分别与A组及B组比较P0.017,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球囊子宫支架联合宫内节育器能降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率、粘连程度(即降低AFS评分),明显改善月经量、月经期、子宫内膜厚度,临床疗效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13.4
【图文】:
图 1 宫腔操作情况分布3.研究对象主要就诊原因比较本研究纳入病例因月经情况异常就诊者 62 例(79.5%),继发不孕者 6 例(7.7%反复流产者 7 例(9.0%),周期性下腹痛者 3 例(3.8%),可见月经情况异常为本研患者中就诊最多的原因。对三组患者就诊原因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图 2。表 3 研究对象主要就诊原因分析[n(%)]项目 A(n=26) B 组(n=26) C 组(n=26)月经情况异常 20(76.9) 20(76.9) 22(84.6)继发不孕 3(11.5) 1(3.8) 2(7.7)反复流产 2(7.7) 3(11.5) 2(7.7)周期性腹痛 1(3.8) 2(7.7) 0(0)注:χ2=3.415,P=0.755
图 2 主要就诊原因分布三组患者治疗后宫腔粘连情况三组再粘连率分别为:A 组为 46.2%,B 组为 30.8%,C 组为 3.8% B 组比较 P<0.017,具有显著性差异。A 组与 B 组比较差异017),但 B 组的再粘连率低于 A 组,见表 4、表 5。表 4 三组患者术后宫腔再粘连情况[n(%)] n 恢复正常 轻度粘连 中度粘连 再粘连率 26 14(53.8) 7(26.9) 5(19.2) 12(46. 26 18(69.2) 5(19.2) 3(11.5) 8(30.8 26 25(96.2) 1(3.8) 0(0) 1(3.812.140.002
宫腔粘连患者治疗前附
本文编号:2773363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13.4
【图文】:
图 1 宫腔操作情况分布3.研究对象主要就诊原因比较本研究纳入病例因月经情况异常就诊者 62 例(79.5%),继发不孕者 6 例(7.7%反复流产者 7 例(9.0%),周期性下腹痛者 3 例(3.8%),可见月经情况异常为本研患者中就诊最多的原因。对三组患者就诊原因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图 2。表 3 研究对象主要就诊原因分析[n(%)]项目 A(n=26) B 组(n=26) C 组(n=26)月经情况异常 20(76.9) 20(76.9) 22(84.6)继发不孕 3(11.5) 1(3.8) 2(7.7)反复流产 2(7.7) 3(11.5) 2(7.7)周期性腹痛 1(3.8) 2(7.7) 0(0)注:χ2=3.415,P=0.755
图 2 主要就诊原因分布三组患者治疗后宫腔粘连情况三组再粘连率分别为:A 组为 46.2%,B 组为 30.8%,C 组为 3.8% B 组比较 P<0.017,具有显著性差异。A 组与 B 组比较差异017),但 B 组的再粘连率低于 A 组,见表 4、表 5。表 4 三组患者术后宫腔再粘连情况[n(%)] n 恢复正常 轻度粘连 中度粘连 再粘连率 26 14(53.8) 7(26.9) 5(19.2) 12(46. 26 18(69.2) 5(19.2) 3(11.5) 8(30.8 26 25(96.2) 1(3.8) 0(0) 1(3.812.140.002
宫腔粘连患者治疗前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爱荣;徐胜男;李灿宇;郭欢欢;杨敬敬;张倩雯;;不同方案雌激素用于重度宫腔粘连术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6年10期
2 王欣;段华;;羊膜制品在重度宫腔粘连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年01期
3 段华;夏恩兰;;宫腔粘连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年12期
4 池余刚;雷丽;刘禄斌;杨玫;文亚玲;何萍;;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重度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子宫内膜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年28期
5 何春燕;;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粘连中生长激素的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年05期
6 吴琼蔚;谢晖亮;马成斌;张yN;刘英姿;刘平;;宫腔粘连767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年05期
7 张秦溪;杜伯涛;苗瑞超;赵越;马明星;史青利;;经阴道补充雌激素对促排卵期薄型子宫内膜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2014年04期
8 应红军;江元;范琦慧;周俊俊;王亚儿;;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引产120例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4年03期
9 宋敏;;医用几丁糖预防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21期
10 屈梦园;肖松舒;万亚军;;预防宫腔再粘连形成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2773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7733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