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胎儿室间隔缺损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9 14:51
【摘要】:研究目的:了解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转归,评价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择青岛市妇儿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产前诊断为VSD胎儿及孕产妇为研究对象,累计184例。参考美国超声协会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导标准进行高危指征评价。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VSD进行诊断及随访,所有胎儿均进行羊水穿刺、无创DNA检测确诊。出生后未实现自然闭合的VSD胎儿进行随访,每3-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184例VSD胎儿膜周型与漏斗部最为常见,分别占52.2%与30.4%。初诊时缺损口径平均值为3.52±2.10mm,以3-4 mm大小缺口最为常见,累计105例(57.1%)。(2)高危指征评价结果:合并母亲高危因素与胎儿高危因素的比例分别为29.3%与21.2%,同时存在母亲于胎儿高危因素比例为12.0%。累计71例孕母及胎儿判定为高危,占38.6%。(3)宫内转归:152例孕产妇进行了超声心动图随访,胎儿缺口变小或自然愈合8例(5.3%),缺损增大75例(49.3%),终止妊娠或宫内自然死亡胎儿69例(45.4%)。VSD缺损变小/闭合的胎儿均为单纯性VSD,且多数(6例,75.0%)位于肌部,以小缺损为主(7例,87.5%)。(4)VSD产后随访:110例活产且出生后仍存在VSD患儿的随访。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显示,出生1年内缺损自然愈合比例31.8%,缺损缩小但未愈合比例20.0%,缺损未变化/缺损增大比例为48.2%。不同性别、是否存在合并畸形、是否合并高危因素患者缺损变化特征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VSD临床分型、初诊时缺口直径出生1年内缺口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膜周型、漏斗部、肌部VSD出生一年内自然愈合的比例分别为24.5%、15.4%与60.0%,肌部VSD自然愈合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产前初诊缺损口径3mm者出生后具有较高自然愈合率,达到88.9%;3-5mm及≥5mm者出生后自然愈合率分别为16.9%与0.0%,显著低于缺损口径3mm者(P0.05)。单纯性VSD与合并其他心脏畸形VSD出生后自然愈合率分别为34.4%与10.5%,差异显著(P0.05)。产前筛查判定为高危者与非高危者自然愈合率分别为14.3%与37.8%,高危者出生1年内自然愈合率显著较低(P0.05)。出生1年内自然愈合与未自然愈合患儿左-右分流速度对数均值分别为0.16±0.11与0.12±0.10,右-左分流速度对数均值分别为0.13±0.09与0.21±0.13。出生1年内自然愈合患儿右-左分流速度对数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年内自然愈合与未自然愈合的患儿在胎龄、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自然愈合患儿出生时1min Apgar评分显著高于未自然愈合的患儿。出生1年内自然愈合与未自然愈合的患儿在母亲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产次及母乳喂养时间分布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VSD临床分型、初诊时缺损大小、是否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孕期危险因素筛查结果是否为高危、右-左分流速度对数是VSD患儿出生后1年内是否自然愈合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VSD分型为肌部、初诊时候缺损较小、单纯性VSD、产前危险因素判定为非高危、右-左分流速度对数较低患儿出生后1年自然愈合的可能性较高。研究结论:(1)超声心动图对VSD诊断及随访具有较高效率,可作为VSD诊断及随访基础方法;(2)VSD在宫内自然闭合率较低,出生后1年具有较高的自然闭合率;(3)VSD婴儿自然闭合受缺损类型、缺损大小、缺损血流特征、产前高危因素及合并畸形的影响,临床可依据上述特征进行宫内干预及分娩后治疗方案及策略制定。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14.5
【图文】:

胎儿,单纯性,孕中期,室间隔缺损


10图 2-1 孕中期胎儿单纯性 VSD 超声心动图表现 为四腔心切面声像图,可见肌部缺损,胎儿室间隔缺损心室水平向左分脉根部短轴视图,可见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所致的室间隔中断,断端回声究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胎儿单纯性 VSD 检出特间、VSD 类型、宫内干预需求及现状等。(2)胎儿单纯性 VS包括产前自然闭合及出生后自然闭合,分析自然闭合时间;评价大小分级单纯性 VSD 自然闭合差异;(3)单纯性 VSD 干预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志勇;杭飞;靳立军;黄美萍;高强;钱天宝;张颖;叶青;;3D打印技术辅助诊断和指导室间隔缺损手术[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年07期

2 严济泳;陈苏江;刘庆华;赵伟;俞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侧开胸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术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8年07期

3 秦永文;白元;;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概述[J];中国医刊;2010年11期

4 李雪凤;;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01期

5 陈立波;冯刚;任明明;刘云奇;许志锋;;经室间隔缺损切除主动脉瓣下狭窄(附6例报告)[J];罕少疾病杂志;2011年01期

6 ;解放军总医院成功实施世界首例全机器人微创下室间隔缺损手术[J];微创医学;2009年06期

7 吴锡龙;陈勇;王毅;;大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J];贵州医药;2007年03期

8 吴锡龙;;婴幼儿室间隔缺损28例外科治疗[J];贵州医药;2006年12期

9 顾鹏,曹礼庭,张敏慧,张青,陈欧迪;超声心动图对特殊形状室间隔缺损术前确诊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年10期

10 李燕娥;应用Amplatzer封闭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英英;邱同青;;M超在鉴定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杨省利;代政学;李寰;王小燕;杨艳;邵虹;;室间隔缺损伞堵术的配合与监护[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吴锡龙;曾俊;于微;王茂;;婴幼儿室间隔缺损28例外科治疗[A];2012贵州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杨荣泉;谢洪群;薛丽;;室间隔缺损对肺动脉的影响探讨[A];全国第十三届心脏学会、第十六届心功能专业委员会和《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大会会议纪要[C];2013年

5 于波;;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A];宁夏心血管病学进展暨第二届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6 陈会文;苏肇伉;丁文祥;徐志伟;刘锦纷;张海波;;室间隔缺损病理解剖分类再认识[A];第八届华东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姚志发;安守宽;孙桂芝;成明;李君权;刘泉;吴乃石;田伟忱;;小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1647例[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8 吴清华;程晓曙;吴延庆;程应樟;程开诚;刘燕娜;胡建新;苏海;;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A];首届中国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暨手术演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郑平;肖明虎;逄坤静;王浩;;16岁以下室间隔缺损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年龄影响因素和室水平分流压差在评价肺动脉特性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10 李建华;徐玮泽;张泽伟;曹兴许;谭征;;经胸右心室穿刺偏心伞封堵主瓣下室间隔缺损[A];2011年浙江省小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吴倪娜 记者 程守勤;室间隔缺损治疗无需再开胸[N];健康报;2015年

2 记者 李丽静;实施无血手术[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3 刘鹏 柳阳;沈阳采用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谢明霞;介入微创治愈先天性室间隔缺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陈建设;同期同切口实施补心切肺手术[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李春梅;新生儿罕见先心病手术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特约记者 钱勇 姚春雨;不开胸治疗室间隔缺损[N];科技日报;2002年

8 程莉;不开刀治疗室间隔缺损[N];科技日报;2002年

9 杨亚利;室间隔缺损何时宜做手术[N];家庭医生报;2007年

10 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 刘平波;室间隔缺损长好的几率有多大?[N];大众卫生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发娣;EVC基因变异在室间隔缺损中的分子机制探讨[D];南昌大学;2018年

2 朱振辉;综合超声心动图技术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3 胡海波;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4 周蕾;室间隔缺损相关基因分析及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5 张浩;室间隔缺损患者心肌组织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验证[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6 宋学营;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双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7 潘湘斌;大动脉转位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分子机制及动脉调转手术中期临床疗效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8 黄景彬;大龄大动脉转位并室间隔缺损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9 贺彦;吸入伊洛前列素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10 吴勤;超声心动图在经胸小切口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蔚青;胎儿室间隔缺损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2 刘金雨;STIC表面成像技术对胎儿室间隔缺损右室面位置及毗邻结构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3 胡勇;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探讨[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4 周司杰;超声引导下经腋下途径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D];郑州大学;2018年

5 刘兴义;婴儿单纯室间隔缺损手术早期预后多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6 邢海英;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康复过程父母照护内容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7 黄志勇;基于3D打印的结构性心脏病模拟仿真诊疗技术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8 孙抗抗;室间隔缺损患儿介入治疗前后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9 王保存;6月龄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伴危重表现的急或亚急诊手术治疗[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10 徐争鸣;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部分严重并发症的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774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774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b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