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危险因素及耐药性病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31 03:13

  本文关键词: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危险因素及耐药性病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分析长春地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菌种类型及耐药情况,探讨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预防、诊断和合理用药的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妇科就诊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例,获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阴道分泌物标本。取RVVC患者230例作为病例组、VVC患者24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以RVVC为因变量,采用多分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危险因素。将标本用沙氏培养基恒温培养,经革兰染色镜检,菌种分离纯化。将纯化后的菌株接种于Chromagar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筛选鉴定,然后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菌株对四种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两性霉素B)的体外药敏情况,参照2008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 M27-A3方案。研究结果:1、RVVC组共230例,平均年龄33.16士5.89岁;VVC组共248例,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32.92士5.73岁。两组统计分析显示,滥用抗生素、长期口服避孕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未控制的糖尿病、合并其他阴道病、人工流产史和个人行为习惯(使用宫内节育器、穿紧身化纤内裤、长期使用护垫)这9种因素具有差异性(P㩳0.05),为影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的危险因素。2、临床共分离478株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361株,占75.52%;光滑念珠菌46株,占9.62%;克柔念珠菌42株,占8.79%;热带念珠菌20株,占4.18%;其他念珠菌9株,占1.88%。RVVC组中非白念珠菌比例(74/230,32.17%)明显高于VVC组(43/248,17.3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㩳0.05)。3、念珠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RVVC组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药物敏感性(69.57%)低于VVC组(86.69%),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非白假丝酵母菌,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㩳0.05)。结论:1、滥用抗生素、长期口服避孕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未控制的糖尿病、合并其他阴道病、人工流产史和一些个人行为习惯(穿紧身化纤内裤、长期使用护垫、宫内节育器)为影响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生的危险因素。2、白色念珠菌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主要致病菌种,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次之,RVVC组非白假丝酵母菌比例高于VVC组。3、念珠菌对四种药物中氟康唑耐药性最高,两性霉素B最低,RVVC组对氟康唑的敏感率显著低于VVC组,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非白假丝酵母菌。
【关键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危险因素 菌种分类 药敏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11.3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英文缩略词表10-11
  • 前言11-12
  • 第一章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12-22
  • 1.1 材料与方法12-13
  • 1.1.1 病例资料12
  • 1.1.2 仪器材料12-13
  • 1.2 实验方法13-14
  • 1.2.1 标本采集13
  • 1.2.2 问卷调查13-14
  • 1.2.3 统计方法14
  • 1.3 结果14-16
  • 1.3.1 资料基本特征14
  • 1.3.2 统计结果14-16
  • 1.4 讨论16-21
  • 1.5 结论21-22
  • 第二章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种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22-38
  • 2.1 仪器设备和试剂22-23
  • 2.1.1 主要仪器设备22
  • 2.1.2 材料22
  • 2.1.3 试剂22-23
  • 2.1.4 参考菌株23
  • 2.2 实验方法23-26
  • 2.2.1 临床菌株分离23-24
  • 2.2.2 菌种鉴定24
  • 2.2.3 微量稀释药敏实验24-26
  • 2.2.4 统计学分析26
  • 2.3 结果26-31
  • 2.3.1 假丝酵母菌分型结果26-27
  • 2.3.2 两组白念珠菌和非白念珠菌构成比较27-28
  • 2.3.3 药敏分析28-29
  • 2.3.4 RVVC组与VVC组假丝酵母菌药敏试验结果29-31
  • 2.4 讨论31-37
  • 2.4.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菌种分布31-34
  • 2.4.2 鉴定方法34
  • 2.4.3 药敏试验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34-37
  • 2.5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3
  • 附录43-45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5-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芳;李淑霞;陈轶群;侯志敏;薛凤霞;刘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株调查及药敏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10期

2 邹云芝;文业华;;2010~2012年假丝酵母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12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尚荣;刘小平;;非白假丝酵母菌的种类以及抗真菌药的敏感性[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凌开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ERG耐药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彬;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危险因素及耐药性病因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危险因素及耐药性病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78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f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