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病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24 14:08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有无临床症状与宫腔镜检查或宫腔镜手术后病理诊断的关系,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为临床是否进行有创操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因查体发现子宫内膜增厚(内膜厚度≥4mm)行宫腔镜检查或宫腔镜手术的无症状绝经后妇女190例,收集同期因绝经后出现阴道出血(PMB)、阴道排液、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行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增厚于我院行宫腔镜检查或手术的妇女36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初潮年龄、绝经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家族病史、超声下子宫内膜厚度、病理结果等信息。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两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Fisher’S exact test),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ROC曲线评估子宫内膜厚度作为预测指标的效能。结果:1.有症状组患者BMI明显高于无症状组(28.32±18.1 vs.25.25±3.14kg/m~2,P=0.045),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均偏高;有症状组合并高血压的患者222例(60.66%),无症状组为97例(5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有症状组子宫内膜厚度11.80±7.51mm,无症状组10.49±4.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有症状组患者年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血清雌二醇水平、是否合并糖尿病与无症状组无显著差异。2.有症状组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68例(18.58%)明显高于与无症状组1例(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症状组良性病变187例(98.42%)明显高于有症状组260例(7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症状组非器质性病变38例(10.38%)明显高于无症状组2例(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在556例患者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患者(A组)的平均内膜厚度为15.20±8.64mm,明显大于良性病变及非器质性病变患者(B组)10.82±6.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患者合并糖尿病为24例(34.78%)明显多于B组111例(22.79%)(P=0.03);A组中伴出血患者68例(98.55%),明显高于B组为98例(6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绝经后出血(OR16.249,95%CI 2.167~121.869,P=0.007)、糖尿病(OR2.544,95%CI 1.175~5.506,P=0.018)、子宫内膜增厚(OR1.049,95%CI 1.002~1.099,P=0.04)为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2个高危因素比合并1个高危因素患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风险显著升高(OR3.452,95%CI 1.977~6.028,P0.001)。4.以子宫内膜厚度4、5、7、11mm为界值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97.10%、95.70%、87.00%、63.80%,特异性分别为3.70%、13.30%、32.20%、64.70%,9.5mm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5.以子宫内膜厚度4、5、7、11mm为界值诊断子宫内膜有器质性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97.50%、90.30%、73.40%、41.50%,特异性分别为15.00%、42.50%、70.00%、92.50%,7.45mm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6.无症状患者以子宫内膜厚度4、5、7、11mm为界值诊断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0%、2.12%、17.99%、61.9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53%、0.54%、0.64%、1.37%,以5、7、11mm为界值的阴性预测值均为100%。11mm具有较高的效能。7.无症状患者以子宫内膜厚度4、5、7、11mm为界值诊断子宫内膜有器质性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7.87%、82.98%、38.83%,特异性分别为0%、0%、100%、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95%、98.92%、100%、100%,以5、7、11mm为界值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5.88%、1.71%。7mm具有较高的效能。结论:1.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宫腔粘连及非器质性病变如增殖期子宫内膜、分泌期子宫内膜和内膜基底层个体差异均可引起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2.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以良性病变为主,发生恶性病变的几率低。良性病变以子宫内膜息肉为主。3.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小于11mm时患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概率极低。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11.74
【图文】:
6图 2 无症状组病理分布表 2 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病理类型比较有症状组 无症状组 2 P膜癌及癌 n(%)68(18.58) 1(0.53) 37.500 0变 n(%) 260(71.04) 187(98.42) 59.502 0性 n(%) 38(10.38) 2(1.05) 16.306 0
有症状组病理分布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症状组患者以子宫内膜厚度 4、5、7、11mm 为界值诊断子宫内膜变的敏感性分别为 97.10%、95.60%、86.80%、63.20%,特异性分别为 50%、34.90%、62.80%,8.7mm 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 为 0.691,P<图 5)以 5mm 为界值将有 2 例(2.94%)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患者.7mm 为界,灵敏度为 83.80%,特异度为 47.70%,若以此为界值将有.18%)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漏诊。有症状组患者以子宫内膜厚度 4、5、7、11mm 为界值诊断有器质性性分别为 97.20%、89.10%、74.20%、46.90%,特异性分别为 15.80%、40%、92.10%,7.45mm 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为 73.60%,特0%,AUC 为 0.776,P<0.001。(见图 6)
本文编号:2802555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11.74
【图文】:
6图 2 无症状组病理分布表 2 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病理类型比较有症状组 无症状组 2 P膜癌及癌 n(%)68(18.58) 1(0.53) 37.500 0变 n(%) 260(71.04) 187(98.42) 59.502 0性 n(%) 38(10.38) 2(1.05) 16.306 0
有症状组病理分布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症状组患者以子宫内膜厚度 4、5、7、11mm 为界值诊断子宫内膜变的敏感性分别为 97.10%、95.60%、86.80%、63.20%,特异性分别为 50%、34.90%、62.80%,8.7mm 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 为 0.691,P<图 5)以 5mm 为界值将有 2 例(2.94%)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患者.7mm 为界,灵敏度为 83.80%,特异度为 47.70%,若以此为界值将有.18%)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漏诊。有症状组患者以子宫内膜厚度 4、5、7、11mm 为界值诊断有器质性性分别为 97.20%、89.10%、74.20%、46.90%,特异性分别为 15.80%、40%、92.10%,7.45mm 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为 73.60%,特0%,AUC 为 0.776,P<0.001。(见图 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庆仙;刘素萍;诸葛听;姚晓英;;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临床病理分析[J];生殖与避孕;2015年10期
2 杨曦;马珂;吴成;;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年07期
3 苏佩红;;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年04期
4 张静;刘莉;;天然孕酮对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的治疗效果评价[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3年05期
5 吴琼蔚;谢晖亮;马成斌;刘平;劳国颖;刘英姿;姚秉彝;;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年01期
6 叶建红;周坚红;;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J];肿瘤学杂志;2011年06期
7 林美娟;左万兴;康永贞;章林培;;小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片对94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性治疗效果[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1年03期
8 崔雅坤;陈千里;;绝经后出血的病因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年04期
9 胡丽娜;李金科;;子宫肌瘤恶变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年12期
10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J];营养学报;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2802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8025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