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患者宫颈外口微生物菌群16S rRNA测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4 07:54
   第一部分 子宫腺肌症患者宫颈外口微生物菌群16S rRNA测序的研究目的探索和比较子宫腺肌症患者与健康妇女的宫颈外口微生物组成,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子宫腺肌症宫颈外口微生物的影响。探索宫颈外口微生物组学在子宫腺肌症疾病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子宫腺肌症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患者、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3个月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以及健康妇女。收集四组中每位患者的宫颈外口微生物标本,而后进行16S r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发现组间在丰度上有显著差异的物种,从而发现疾病的生物标记物。通过绘制各属水平的微生物菌群用于鉴别疾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探讨微生物组学的疾病诊断价值。结果我们共纳入了 23名研究对象。单纯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宫颈外口微生物菌群组成与健康妇女的宫颈外口微生物菌群组成是不同的;单纯子宫腺肌症患者经GnRHa治疗3个月后,其宫颈外口微生物菌群组成发生了改变。本研究揭示了同时合并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患者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3个月的单纯子宫腺肌症患者这两组的生物标记物。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宫颈外口一些菌群,尤其是罗尔斯通菌属用于鉴别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结论四组研究对象的宫颈外口微生物组成各不相同。宫颈外口罗尔斯通菌属在鉴别子宫腺肌症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价值。16S rRNA测序探索妇女宫颈外口微生物组成用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和生物标志物的发掘可能有一定的重要价值。第二部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宫颈外口微生物菌群16S rRNA测序的研究目的探索并比较伴有以及不伴有痛经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宫颈外口的微生物组成。方法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并分为无痛经组和有痛经组。收集每位患者的宫颈外口微生物标本,而后进行16S r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绘制两组患者宫颈外口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图及Heatmap。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发现组间在丰度上有显著差异的物种,从而发现疾病的生物标记物。结果我们纳入了 14名研究对象,包括7名伴有痛经症状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和7名不伴有痛经症状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这两组研究对象的宫颈外口微生物组成各不相同。本研究尚揭示了这两组研究对象的宫颈外口微生物中具有显著作用的微生物菌群。结论伴有痛经症状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宫颈外口微生物组成与不伴有痛经症状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宫颈外口微生物组成是不同的。丙酸杆菌科和黄色单胞菌科可分别作为不伴有痛经症状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和伴有痛经症状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生物标记物。第三部分无痛经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特点目的分析无痛经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无痛经的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患者,收集其临床信息。使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5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患者虽无痛经,但是仍可伴有性交痛、慢性盆腔痛、排便痛及肛门坠胀感;合并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IE)比例较少;合并腺肌症比例较少;该类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并不高,为4.7%。盆腔手术史可能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无痛经症状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合并DIE比例较少;合并腺肌症比例较少;该类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并不高,术后用药可降低术后复发,盆腔手术史可能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学位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11.71
【部分图文】:

相对丰度,病例


■逦Lactobacillus邋Prevotella邋BAnaerococcus邋iFinegoldiaIOthers逡逑■逦Gardnerella邋iPeptoniphiluslPorphyromonasSEzakiella逡逑图1-2按属划分的四组病例宫颈外口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逡逑15逡逑

相对丰度,病例


逦圈画画^逡逑II逡逑<逦CD逦0逦Q逡逑■逦Firm丨cutes邋Bacteroidetes邋iOthers逡逑■逦Actinobacteria邋■邋Proteobacteria逡逑图1-1按门划分的四组病例宫颈外口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逡逑llii逡逑0邋00邋J逦■■■■■■■■■■逡逑<逦CD逦O逦D逡逑■逦Lactobacillus邋Prevotella邋BAnaerococcus邋iFinegoldiaIOthers逡逑■逦Gardnerella邋iPeptoniphiluslPor

菌群,丰度


图1-5邋LDA分值图逡逑LDA分值越大,代表物种丰度对差异效果影响越大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小朋;熊康宁;;有效微生物菌群技术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上海农业学报;2019年05期

2 管正秀;人体正常微生物菌群及其作用[J];生物学教学;1999年01期

3 刘松;闪旭;;活性污泥中主要微生物菌群研究进展[J];中国环保产业;2014年04期

4 陈建;丛君;陈高云;杨淑珍;闫海;;利用有效微生物菌群控制蓝藻水华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5 李庆康,王志明,袁灿生,吴雷,张永春,刘海琴,潘玉梅;利用有效微生物菌群进行鸡粪处理的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6 张丽;石磊;;微生物菌群与银屑病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年16期

7 韩浩月;陈建康;A.A.Pedroso;M.D.Lee;;鸡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作用机理(续1)[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8年06期

8 赵君哲;;食品的水分活度与微生物菌群[J];肉类工业;2014年07期

9 韩浩月;陈建康;A.A.Pedroso;M.D.Lee;;鸡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作用机理(续2)[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8年07期

10 洪安安;刘德华;刘灿明;;活性污泥的主要微生物菌群及研究方法[J];工业水处理;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琴;李艳宾;宋鹏鹏;龚明福;;接种棉田土对棉秆降解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形成的影响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邹雪婷;郑卫江;计徐;叶楝巍;郭蓉;谢苗苗;姚文;;饲料高铜及亚治疗剂量恩诺沙星对仔猪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影响[A];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陶雅;李峰;孙启忠;高润;唐宽燕;;短芒大麦草青贮微生物菌群特性及乳酸菌多样性研究[A];第四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C];2016年

4 吕育财;崔宗均;王小芬;李宁;龚大春;;三组微生物菌群分解油菜秸秆的消化液性质比较[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亚迎;申军士;吕朋安;刘壮;朱伟云;;溶菌酶对瘤胃体外发酵、甲烷生成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二次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6 胡海艳;梁翠琴;黄耀雄;杨旭健;郑苗;;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抗菌纺织品对人体皮肤微生态菌群的影响[A];2018(第3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8年

7 王福红;刁有祥;马艳芳;张伟;孙宁;孙法良;纪巍;;酸败油脂对肉雏鸡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伟;黄正勇;荆凡利;刘彩红;;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瘤胃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进展[A];2019中国牛业进展——第十四届(2019)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9年

9 李伟;黄正勇;荆凡利;刘彩红;;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瘤胃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进展[A];第十六届(2019)中国羊业发展大会暨庆阳农耕文化节论文集[C];2019年

10 刘伟;陈国营;陈丽园;詹凯;李俊营;徐姗姗;;生物活菌除臭剂改善蛋鸡舍环境效果的研究[A];畜牧业环境、生态、安全生产与管理——2010年家畜环境与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微生物菌群“能量巨大”[N];深圳商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刘霞;《自然》杂志展望2017年科技前景[N];科技日报;2016年

3 ;山西研制出生土熟化肥[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4 王敏;治疗鸡腹泻要对症[N];云南科技报;2006年

5 冀晋;生土熟化肥无公害[N];农民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彭剑啸邋实习记者 赵凤春;东园环经济又添科技动力[N];中国企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博文;老面酵头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差异分析及其对馒头风味特性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9年

2 张文;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患者宫颈外口微生物菌群16S rRNA测序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3 谢骁;低质粗饲料日粮干预对湖羊瘤胃发酵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8年

4 张凡;不同油藏采油功能微生物菌群表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刘莎莎;高脂日粮和宿主表型对日本鹌鹑(Cotur nix japonica)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脂肪代谢关系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郭嫣秋;瘤胃产甲烷菌定量检测与微生物菌群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孙华;米曲霉培养物与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对奶牛瘤胃发酵和泌乳性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8 张立辉;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地下水脱氮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范业田;生物信息数据分析的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10 Mbadinga Serge Maurice;高温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石油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冲冲;青稞原料对青稞酒发酵过程微生物菌群演替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9年

2 谢可辉;盐土微生物菌群分析及其中新的纤维素酶基因的挖掘[D];天津大学;2018年

3 胡淇淞;胡椒脱皮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及其功能基因动态变化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4 谢光兵;高锡对雏鸡肠道免疫功能及微生物菌群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8年

5 蒋小梅;土著微生物菌群的选育及除铀效能试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8年

6 徐振振;微生物菌群CEE-DL15发酵甘蔗糖蜜和葡萄糖废母液生产乳酸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7 王玮;降解喷漆废气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8 刘卉;活性污泥中降解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9 陈宇丰;香蕉根际土壤稳定微生物菌群的构建及其效应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10 刘杰;连作及轮作土壤微生物菌群对黄瓜生长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12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812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e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