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子痫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14:1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子痫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趋势及其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子痫及正常足月妊娠的孕产妇共3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三组,其中子痫前期-子痫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孕产妇64例作为PRES组,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且头颅MRI检查正常的孕产妇128例作为子痫前期组,正常足月妊娠并分娩的孕产妇128例作为正常组。收集这三组孕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并发症情况、相关实验室参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围产儿结局及其并发症,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组孕产妇在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生化指标(包括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孕产妇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等方面的差异,分析相关参数与PRES的相关性,评估PLT/MPV比值对PRES的诊断预测价值。结果1、血小板参数中,与正常组相比较,PRES组与子痫前期组孕妇的PLT、PCT均降低,MPV、PDW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痫前期组相比较,PRES组孕妇的PLT、PCT降低,PDW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RES组孕妇的PLT/MPV比值为(15.49±8.55),子痫前期组孕妇的PLT/MPV比值为(18.59±7.89),正常组孕妇的PLT/MPV比值为(23.32±7.69)。与正常组比较,PRES组与子痫前期组孕妇的PLT/MP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痫前期组比较,PRES组PLT/MP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凝血功能指标中,与正常组相比较,PRES组与子痫前期组孕妇的PT、APTT、INR均降低,TT、FIB、FDP、D-二聚体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痫前期组相比较,PRES组孕妇的INR降低,TT、FDP、D-二聚体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脂指标中,比较PRES组和正常组,PRES组孕妇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B)升高,载脂蛋白-A1(Apo-A1)、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PRES组与子痫前期组,PRES组孕妇的Apo-B、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子痫前期组和正常组,子痫前期组孕妇的TG升高,Apo-A1、HDL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肝肾功能指标中,与正常组相比较,PRES组与子痫前期组孕妇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H)、尿酸、尿素、肌酐均升高,白蛋白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痫前期组相比较,PRES组孕妇的的ALT、AST、LDH、尿酸、肌酐升高,白蛋白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PLT/MPV比值诊断PRE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703(P0.01),最佳诊断分界点为≤12.38,敏感性为46.88%,特异性为87.89%。7、在孕产妇并发症中,RES组孕产妇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的发生率高于子痫前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脐带扭转、DIC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在围产儿结局中,PRES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低于子痫前期组,重度窒息发生率大于子痫前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早产儿发生率、新生儿轻度窒息率、小于胎龄儿、死胎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具有相关性,PLT/MPV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临床上可借助血小板相关参数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围产期母儿结局。
【学位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14.24;R742
【部分图文】:
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可逆性后部脑病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项 logistics 回归分析,统计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2 结果2.1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其变化本研究统计了 2011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 64 例,同期总分娩 92710 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发生率为 0.07%,再分别统计 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2016 年、2017 年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例数及同期总分娩数,计算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年发生率分别为 0.05%、0.04%、0.10%、0.09%、0.08%、0.07%、0.02%,绘制各年发生率的曲线图(见图 2.1),结果显示从 2013 年开始,我院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图 2.2 PLT/MPV 比值预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 ROC 曲线2.5 可逆性后部脑病组孕妇头颅 MRI 检查结果分析可逆性后部脑病组 64 例孕妇头颅 MRI 检查,结果多为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的斑片状异常信号影, 病灶多呈对称性。其中发生于顶叶 52 例(81.25%),枕叶 46 例(71.88%),额叶 31 例(48.44%),颞叶 17 例(26.56%),基底节区24 例(37.50%),脑室旁脑白质 7 例(10.94%),脑干 3 例(4.69%),小脑、脑桥、丘脑、中脑各 2 例(4.68%)。病灶在 MRI 上多表现为 T1WI 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 及 FLAIR 呈高信号,DWI 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ADC 呈明显高信号。3 讨论3.1 PRES 的定义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是由 Hinchey[1]等于 1996 年首先发现并提出,Casey[2]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6543
【学位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14.24;R742
【部分图文】:
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可逆性后部脑病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项 logistics 回归分析,统计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2 结果2.1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发生率及其变化本研究统计了 2011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 64 例,同期总分娩 92710 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发生率为 0.07%,再分别统计 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2016 年、2017 年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例数及同期总分娩数,计算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年发生率分别为 0.05%、0.04%、0.10%、0.09%、0.08%、0.07%、0.02%,绘制各年发生率的曲线图(见图 2.1),结果显示从 2013 年开始,我院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图 2.2 PLT/MPV 比值预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 ROC 曲线2.5 可逆性后部脑病组孕妇头颅 MRI 检查结果分析可逆性后部脑病组 64 例孕妇头颅 MRI 检查,结果多为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的斑片状异常信号影, 病灶多呈对称性。其中发生于顶叶 52 例(81.25%),枕叶 46 例(71.88%),额叶 31 例(48.44%),颞叶 17 例(26.56%),基底节区24 例(37.50%),脑室旁脑白质 7 例(10.94%),脑干 3 例(4.69%),小脑、脑桥、丘脑、中脑各 2 例(4.68%)。病灶在 MRI 上多表现为 T1WI 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 及 FLAIR 呈高信号,DWI 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ADC 呈明显高信号。3 讨论3.1 PRES 的定义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是由 Hinchey[1]等于 1996 年首先发现并提出,Casey[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莫本成;张自力;刘振华;李华菊;杨凡;;不典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临床及MRI特点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年01期
2 孙萍;荆玉慧;李健;位菊峰;张雪茹;于华;;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血脂因子水平的测定及意义[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振宇;子痫前期—子痫相关性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6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8765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