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HCG共培养自体PBMCs宫腔灌注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3 13:28
   研究背景复发性流产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其病因复杂多样,包括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感染、内分泌异常、男方精液异常等,经过系统的检查除去已知原因后,仍有约50%的RSA患者找不到原因,这部分RSA 被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推测其可能与同种免疫紊乱有关。对母体而言,胚胎携带一半父方遗传基因,这些基因表达的抗原异于母体自身抗原,一旦父系抗原不能被母体免疫系统识别,就会发生免疫排斥,产生免疫攻击,使胚胎发育不良甚至夭折。URSA患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这部分患者不仅承受着多次刮宫流产带来的身体上的伤害,还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目前针对URSA患者无好的治疗方法,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异体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及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治疗。但是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存在较大的争议,一些国家已不建议将这两种方法作为URSA的常规治疗,甚至明令禁止,而且异体淋巴细胞皮下注射使母体承受着一定的医源性风险,容易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因此,探索URSA的发病机理,提出对URSA患者合理的新的治疗措施已经迫在眉睫。本研究拟对URSA患者给予HCG共培养自体PBMCs宫腔灌注治疗,探究其对URSA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寻找URSA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同时对内膜局部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研究方法1.连续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血LH值,根据卵泡大小及血LH值估计排卵时间,于排卵前2-3日行宫腔灌注治疗。2.排卵前3-4天抽取试验组患者自身外周血30ml,分离自体PBMCs,后与HCG共培养24h,再次分离出PBMCs备用。3.宫腔灌注前后取少许内膜组织,用Bio-Plex悬液芯片系统对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1.宫腔灌注治疗后试验组25例患者中持续妊娠者11例,临床妊娠率达44%。2.持续妊娠组宫腔治疗后较治疗之前相比,子宫内膜局部IL-2,INF-y,MCP-1的浓度降低,IL-10,RANTES的局部浓度升高(p0.05)。3.宫腔治疗后试验组中持续妊娠组与再次流产、未妊娠组相比IL-2,TNF-α的浓度降低,而IL-6,RANTES的浓度升高(p0.05)。结论1.HCG与PBMCs共同孵育后,可加强PBMCs免疫调节功能。2.HCG共培养自体PBMCs宫腔灌注可以显著改善URSA患者的妊娠结局。3.趋化因子能够调节内膜局部炎性状态,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在URSA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4.宫腔治疗可能通过局部细胞因子的改变,使内膜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分泌大量IL-10,促使免疫反应向免疫抑制的方向发展,形成免疫耐受。5.宫腔灌注治疗能使母胎界面的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倾向于Th2,利于成功妊娠。6.宫腔治疗还能抑制内膜局部促炎因子,促进抑炎因子的分泌,使抑炎因子占优势,从而维持早期妊娠的发展。
【学位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14.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概述
    1.2 母胎界面免疫容受的形成及相关免疫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
        2.2.1 主要试剂及耗材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连续监测卵泡大小及血LH值
        2.3.2 自体PBMCs的提取及其与HCG的共培养
        2.3.3 PBMCs宫腔灌注方法及子宫内膜取样
        2.3.4 内膜组织检测方法
        2.3.5 统计学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3.2 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3.3 试验组中不同妊娠结局组间一般情况的比较
    3.4 试验组23例患者不同妊娠结局组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
    3.5 试验组中不同妊娠结局组治疗后子宫内膜细胞因子的变化
第四章 讨论
    4.1 HCG共培养自体PBMCs宫腔灌注治疗URSA
    4.2 趋化因子与URSA
    4.3 巨噬细胞与URSA
    4.4 T淋巴细胞与URSA
    4.5 相关细胞因子的改变与URSA
    4.6 思考与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辉;陈现;谢楠玉;何书贵;许健;符运凤;张谞;曾勇;;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检测评估复发性流产风险的价值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年16期

2 徐敏;刘静君;;复发性流产辨治浅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63期

3 戴瑄;林洁;雷磊;;复发性流产病因及治疗浅析[J];新中医;2019年09期

4 谢多;杜丹丽;梁军;;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免疫治疗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5 颜海军;;复发性流产的诊断和治疗要知道![J];保健文汇;2019年06期

6 乔杰;;复发性流产孕前管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年12期

7 王晨阳;邵文嘉;高萃;袁博;崔金全;王武亮;;复发性流产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及临床干预疗效[J];医药论坛杂志;2018年11期

8 刘英华;刘敏娟;向菁菁;毛君;;叶酸代谢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9年01期

9 郝黎婷;王晓旭;;复发性流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年02期

10 黄宇;侯婷婷;;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防治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全基因组测序在扩大诊断复发性流产人群染色体异常病因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9年

2 徐志彦;LRH-1基因及印记基因p57~(Kip2)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3 贺立颖;复发性流产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4 吴凡;Peroxiredoxin 2调控母—胎界面滋养层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5 倪丰;中国人群男性不育、女性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遗传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6 庞丽红;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sFlt-1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张怡梅;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夫妇WNT6基因突变位点筛查及KIR2DL4基因多态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李淑红;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调控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谭展望;寿胎丸对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蛋白质组影响的初步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武颖;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与肾虚血瘀证相关性及其蛋白组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玲;P53/TTP/STMN-1分子途径对滋养层细胞作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王丽丽;绒毛、蜕膜组织中TIPE2、TNF-α、IL-10的表达对复发性流产影响的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3 赵婷;HCG共培养自体PBMCs宫腔灌注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4 吴熙;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初探陈瑞雪教授治疗复发性流产孕前用药规律[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左茜茜;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分析及对Treg/Th17平衡机制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陈莎;补肾助孕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周文清;补肾滋血方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8 唐相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联合IL-10对复发性流产G-CSF的疗效评估价值[D];郑州大学;2019年

9 班彦杰;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及血清HCY、叶酸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9年

10 王鑫焱;复发性流产孕前中药调理的疗效评价[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2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882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b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