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膜下囊性子宫腺肌瘤1例及文献回顾
发布时间:2021-06-08 15:10
<正>患者女,38岁,发现盆腔包块3年余;既往有剖宫产史,平素月经规律,量中,无痛经。发病以来接受3次经阴道超声检查。4年前超声诊断为浆膜下子宫肌瘤(图1);1年余前诊断为浆膜下子宫肌瘤,左侧卵巢内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图2),半年前超声诊断为子宫浆膜下肌瘤伴囊性变?其表面囊块性质待定(图3)。本次入院查体:子宫后方触及包块,活动可。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
【文章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36(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1年余前超声
半年前超声
图4 腹腔镜图像囊性子宫腺肌瘤罕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国内外报道不足100例。该病多发于13~54岁育龄期女性,多有痛经、经量增多、慢性盆腔痛等症状,与子宫腺肌症类似。临床将本病分为青少年型(原发型)及成年型(继发型)。1996年由TAMURA等首次提出青少年型囊性子宫腺肌瘤的概念,发病年龄≤30岁,有学者认为系先天性疾病,可能由发育中残留的苗勒管在月经初潮时形成囊腔所致[3]。2010年TAKEUCHI等提出青少年型囊性腺肌瘤诊断标准:①年龄≤30岁,囊肿直径≥1 cm,囊腔周围被覆平滑肌组织并独立于宫腔;②早期存在严重痛经。同年ACIéN等更新诊断标准如下:①子宫双附件正常;②孤立含囊腔包块;③术中探查及影像学所见均不支持合并子宫腺肌症;④术后病理证实囊腔被覆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⑤囊腔内为巧克力样液体。后者更注重客观检查而弱化年龄分层,为多数学者所接受。成年型则病因多样,多因流产、手术、创伤等原因引起宫壁损伤或炎症感染,使基底层内膜易向肌层生长浸润,最终反复出血形成囊腔[1-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子宫肌壁间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与囊性腺肌病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疾病[J]. 李玲,王文泽,邓姗. 生殖医学杂志. 2019(08)
[2]多层螺旋CT对卵巢囊腺瘤及囊腺癌的鉴别诊断及其影像学特点[J]. 傅晓明,高波,周科峰,李宝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07)
[3]Intrauterine cystic adenomyosis:Report of two cases[J]. Yan-Yan Fan,Yi-Nan Liu,Jia Li,Yan F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2019(05)
[4]特殊部位孤立性子宫囊性腺肌瘤9例诊治分析[J]. 骆黎静,盛洁,卢丹,段爱红,李巍,詹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11)
[5]囊性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三例临床报告[J]. 李友荣,王仲奇. 临床误诊误治. 2018(05)
[6]囊性子宫腺肌病的研究和诊治进展[J]. 刘秀,刘海元,史宏晖,樊庆泊,于昕. 生殖医学杂志. 2015(10)
本文编号:3218720
【文章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36(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1年余前超声
半年前超声
图4 腹腔镜图像囊性子宫腺肌瘤罕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国内外报道不足100例。该病多发于13~54岁育龄期女性,多有痛经、经量增多、慢性盆腔痛等症状,与子宫腺肌症类似。临床将本病分为青少年型(原发型)及成年型(继发型)。1996年由TAMURA等首次提出青少年型囊性子宫腺肌瘤的概念,发病年龄≤30岁,有学者认为系先天性疾病,可能由发育中残留的苗勒管在月经初潮时形成囊腔所致[3]。2010年TAKEUCHI等提出青少年型囊性腺肌瘤诊断标准:①年龄≤30岁,囊肿直径≥1 cm,囊腔周围被覆平滑肌组织并独立于宫腔;②早期存在严重痛经。同年ACIéN等更新诊断标准如下:①子宫双附件正常;②孤立含囊腔包块;③术中探查及影像学所见均不支持合并子宫腺肌症;④术后病理证实囊腔被覆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⑤囊腔内为巧克力样液体。后者更注重客观检查而弱化年龄分层,为多数学者所接受。成年型则病因多样,多因流产、手术、创伤等原因引起宫壁损伤或炎症感染,使基底层内膜易向肌层生长浸润,最终反复出血形成囊腔[1-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子宫肌壁间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与囊性腺肌病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疾病[J]. 李玲,王文泽,邓姗. 生殖医学杂志. 2019(08)
[2]多层螺旋CT对卵巢囊腺瘤及囊腺癌的鉴别诊断及其影像学特点[J]. 傅晓明,高波,周科峰,李宝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07)
[3]Intrauterine cystic adenomyosis:Report of two cases[J]. Yan-Yan Fan,Yi-Nan Liu,Jia Li,Yan F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2019(05)
[4]特殊部位孤立性子宫囊性腺肌瘤9例诊治分析[J]. 骆黎静,盛洁,卢丹,段爱红,李巍,詹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11)
[5]囊性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三例临床报告[J]. 李友荣,王仲奇. 临床误诊误治. 2018(05)
[6]囊性子宫腺肌病的研究和诊治进展[J]. 刘秀,刘海元,史宏晖,樊庆泊,于昕. 生殖医学杂志. 2015(10)
本文编号:3218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2187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