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本文关键词:204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对疤痕子宫(包括剖宫产术后及子宫肌瘤挖除术后)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病例的系统分析,研究疤痕子宫孕妇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探讨疤痕子宫妊娠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及阴道试产的影响因素,为产科临床降低分娩风险、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1、回顾性分析204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产前、产时、产后的资料,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术后再次择期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ERCD)组102例和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组102例,其中59例阴道试产成功为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组,43例阴道试产失败改行急诊剖宫产。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孕妇的一般情况及产后母儿健康情况。2、对孕妇的年龄、文化水平、职业、阴道分娩史、距前次剖宫产时间、胎方位、分娩前超声检测子宫下段厚度、分娩前BMI值、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对TOLAC结局影响有意义的因素。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值变量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样本呈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显著性差异。结果:1、TOLAC组孕妇102例,其中43例TOLAC失败行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阴道试产失败的原因有:产程中孕妇因信心不足且害怕宫缩痛、担心子宫破裂等而放弃试产要求急诊剖宫产的有30例,胎儿宫内窘迫3例,持续性枕横(后)位8例,胎头下降停滞2例。59例阴道试产成功,试产成功率为57.84%,其中6例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3年,产后探查无1例发生子宫破裂。2、TOLAC组较ERCD组孕妇的年龄大,孕妇分娩前BMI小,分娩孕周小,有阴道分娩史的人数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VBAC组与ERCD组中产妇产后一般情况的比较,VBAC组的产后失血量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ER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TOLAC组与ERCD组产后新生儿一般情况的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无围产儿死亡;TOLAC组新生儿体重较ERCD组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5、TOLAC组与ERCD组产妇并发症的比较:TOLAC组产妇无子宫破裂发生,ERCD组不完全性子宫破裂5例.6、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到相应的Logistic回归表达式为:3瑶Yp/1-p)=17.854+0.282X1-3.940X2+2.889X3-0.719X4+1.367X10。从表达式中可以看出,在满足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条件的前提下,孕妇的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分娩孕周、既往阴道分娩史是影响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结局的主要因素。7.利用回代法预测阴道试产成功的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79.1%,总验证正确率为83.3%。结论:1、在符合TOLAC标准范围内,年龄较大者、文化水平较低者、孕周较小者、既往有阴道分娩(孕28周以后经阴道分娩)史者阴道试产成功率较高,从事体力劳动工作者较脑力劳动工作者更易试产成功。2、严格掌握TOLAC适应征和禁忌征,在具备抢救设备和能实施急诊剖宫产的医院给予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阴道试产是安全的,且具有产后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低及降低再次剖宫产率等优点。3、对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加强产前宣教,指导其正确看待VBAC,理智选择分娩方式。
【关键词】:疤痕子宫 阴道试产 自然分娩 剖宫产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4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5-7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5
-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8
- 1. 一般资料15
- 2.研究方法15-18
- 2.1 前次手术的因素主要包括15
- 2.2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及再次择期剖宫产的选择标准15
- 2.3 分娩的处理15-16
- 2.4 基本数据的比较16-17
- 2.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7
- 2.6 统计学处理17-18
- 结果18-21
- 讨论21-26
- 结论26-27
- 参考文献27-31
- 综述31-42
- 参考文献38-42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42-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方;方土;王欢;;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06年11期
2 张红燕;;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145例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7年06期
3 牛玉敏;朱桃花;;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黄群;;94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21期
5 秦艳湘;疤痕子宫中晚期引产21例临床体会[J];广州医药;1994年05期
6 汪丽云;疤痕子宫再次分娩128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1996年04期
7 黄莉,胡峥;疤痕子宫再次分娩45例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年08期
8 崔华;69例疤痕子宫再次分娩临床分析[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张方林,林勇红;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探讨(附362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5期
10 金丽君;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疤痕子宫中期妊娠20例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赖慧超;;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产科会场(产科学组、妊高症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陈小云;莫承燕;;疤痕子宫中妊引产42例的用药及注意事项[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3 汝云雁;;疤痕子宫环位下移引起大出血的临床分析[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唐禹馨;应婷儿;孙运明;陈艳洁;张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临床研究[A];2011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5 施静芳;;120例疤痕子宫高危人流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副教授 丁依玲;子宫肌瘤剔除后仍可生育[N];大众卫生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鹏鹏;204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D];皖南医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204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2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