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原发性子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发布时间:2021-07-08 17:25
  目的:总结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特点,以期提高对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通过PubMe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01年1月至2019年12月报道的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的文献,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子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例资料,对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女,64岁,发现盆腔肿物半月伴有绝经后阴道流血,盆腔CT提示:宫体与宫颈局部巨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灶,宫底及宫体上段可见内膜。宫腔镜下组织活检病理:(宫内物)符合低分化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诊断原发性子宫大B细胞淋巴瘤。行开腹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大网膜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接受CHOP方案化疗六程,现治疗后随访17月,未发现复发。结论:原发性子宫恶性淋巴瘤极少见,组织学上以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最终需要结合免疫组化确诊。该疾病恶性程度高,治疗上以根治性手术联合化疗为主,预后较差。 

【文章来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20(19)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原发性子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MRI(平扫)轴位T2W1/FS肿瘤较大,内部信号大致均匀,见明显囊变坏死灶及出血

宫颈,子宫,肿瘤


图1 MRI(平扫)轴位T2W1/FS肿瘤较大,内部信号大致均匀,见明显囊变坏死灶及出血宫体与宫颈分界不清,局部见一巨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灶,边界清,轮廓较规整,大小9.7×7.4×13 cm,密度均匀,紧邻病灶前上方见宫底及部分宫体上段,范围5.9×3.3×1.5 cm,中央见内膜厚0.5 cm,病灶下方见阴道结构,宫颈轮廓不清,直肠及膀胱受压,双侧附件区及膀胱腔内未见异常密度灶,双侧盆壁内侧髂血管旁及腹股沟区见数个小淋巴结,盆腔未见积液。入院2天前出现阴道流血多于月经量数倍,未见组织物排除,无腹痛、发热等不适。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腹部略膨隆,肝脾未触及。妇科查体:宫颈膨大,外口无组织物堵塞,见活动性出血,子宫增大如孕14周大小,下段宽阔,质中,活动欠佳,双附件未及异常。血常规:血红蛋白78 g/L,白细胞、血小板及淋巴细胞大致正常。乳酸脱氢酶539 IU/L。肝肾功能正常。2017年10月26日行宫腔镜检查,见:宫深15 cm,宫颈管及宫腔下段形态失常,内充满悬浮均匀乳白色组织,未见正常内膜组织,因宫腔深大,镜体未能到达宫底。超声监护下吸出大量乳白色胶冻样组织。病理结果见图3。

细胞


宫体与宫颈分界不清,局部见一巨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灶,边界清,轮廓较规整,大小9.7×7.4×13 cm,密度均匀,紧邻病灶前上方见宫底及部分宫体上段,范围5.9×3.3×1.5 cm,中央见内膜厚0.5 cm,病灶下方见阴道结构,宫颈轮廓不清,直肠及膀胱受压,双侧附件区及膀胱腔内未见异常密度灶,双侧盆壁内侧髂血管旁及腹股沟区见数个小淋巴结,盆腔未见积液。入院2天前出现阴道流血多于月经量数倍,未见组织物排除,无腹痛、发热等不适。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腹部略膨隆,肝脾未触及。妇科查体:宫颈膨大,外口无组织物堵塞,见活动性出血,子宫增大如孕14周大小,下段宽阔,质中,活动欠佳,双附件未及异常。血常规:血红蛋白78 g/L,白细胞、血小板及淋巴细胞大致正常。乳酸脱氢酶539 IU/L。肝肾功能正常。2017年10月26日行宫腔镜检查,见:宫深15 cm,宫颈管及宫腔下段形态失常,内充满悬浮均匀乳白色组织,未见正常内膜组织,因宫腔深大,镜体未能到达宫底。超声监护下吸出大量乳白色胶冻样组织。病理结果见图3。(宫内物)镜下肿瘤细胞似淋巴细胞样,弥漫片状分布,肿瘤细胞体积中等偏小,细胞质少、核形多样,呈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并可见曲折核,染色质凝集,核分裂多见。符合低分化恶性肿瘤,免疫组化:ER(-),PR(-),Ki67(局部约90%+),p53(+),p16(-),EMA(-),CK7(-),CK18(-),WT1(-),CD10(-),Fli-1(+),CD99(-),LCA(+),CD3(-),PAX5(+),CD20(+),Cg A(-),SYN(-),NSE(+),Actin(+),Cyclin D1(-),MLH1(+),MLH2(+),MLH6(+),PMS2(+)。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诊断原发性宫颈及宫体大B细胞淋巴瘤。宫腔镜检查病理明确后后给予输血纠正贫血,并实施开腹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14周大小,质软饱满,表面光滑未见破溃口,宫体与膀胱后壁粘连,双卵巢及输卵管未见明显异常。腹膜后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术后病理结果:送检全子宫可见肿瘤浸润,肿瘤弥漫分布,无明显特殊排列,细胞中等偏小,细胞质少,核形多样,较一致,其间可见残留子宫内膜腺体以宫体上段较多,部分区域间质硬化;双侧盆腔淋巴结未见转移(左侧盆腔0/12,右侧盆腔0/14),支持术前诊断。术后患者回当地接受CHOP方案(长春地辛3 mg,环磷酰胺0.8 g,表柔比星80 mg,甲泼尼龙80 mg)化疗6程,化疗期间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剧烈,经营养支持及促骨髓增生治疗后,症状逐渐改善并完成全部化疗疗程。化疗结束后至今随访17个月,患者目前生存状态良好,2月前随访,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血常规大致正常,盆腹腔超声及胸片检查无异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子宫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并文献复习[J]. 叶琼玉,罗振东,张宝芳,曾燕玲,许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02)
[2]子宫原发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J]. 王志敢,张娜,罗海军,向婉婷.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8(06)
[3]原发性子宫及双侧附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J]. 刘璐,李月红,王玉荣,徐春琳.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8(12)
[4]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的超声表现[J]. 王晋,罗红,宋清芸,胡莎.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8(05)
[5]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最新进展[J]. 李亚军,朱曦,周辉.  白血病·淋巴瘤. 2018 (01)
[6]miRNAs与B细胞淋巴瘤[J]. 孙财,桑威,徐开林.  临床荟萃. 2017(12)
[7]子宫血管内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报道[J]. 林慧,陈佳菁,张冲冲,刘立飞,邱建龙.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09)
[8]3例子宫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观察[J]. 余燕青,熊一峰,梅金红.  重庆医学. 2017(14)
[9]子宫体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J]. 慕庆玲,夏宝国,栾少红,毕淑娜,陈龙,袁文娟.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7(03)
[10]子宫原发性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J]. 王志敢,朱德茂,罗海军,蒋莎莉,谢晋予,周华山,张娜,刘爱凤,吴晓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6(12)



本文编号:3272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272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3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