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2544例孕妇胎膜早破发病情况调查

发布时间:2017-05-15 13:12

  本文关键词:2544例孕妇胎膜早破发病情况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调查胎膜早破在大样本孕妇人群发病情况,为深入了解该病特点及协助孕期管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2月1日起至2015年2月1日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2544例孕妇进行回顾分析,采集孕妇基本信息:户籍、年龄、身高、受教育程度、孕产史等。记录孕妇孕期情况:孕期有无吸烟或被动吸烟史、泌尿及生殖系感染情况、妊娠期并发症合并情况(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根据各观察指标,将整体人群分组,统计各组PROM发病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PROM发病率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对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多分层(三组及以上)指标,再对各层PROM发生率进行比较,单向有序分层资料用线性相关性卡方检验;无序多分层资料用Bonterroni方法检验。结果PROM整体发生率:2544例孕妇中,发生PROM 392例,发生率为15.4%。其中PPROM 103例,t PROM 289例,发生率分别为4.0%、11.4%。1依据不同观察指标分组,PROM的分布情况如下:(1)按年龄分组:从低到高,将人群分成4组,组间比较,PROM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2)按受教育程度分组:按高中及以下学历、大专/大学学历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将人群分成3组,组间比较,PROM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3)按孕期吸烟情况分组:孕期有吸烟或被动吸烟史组PROM发生率显著高于孕期无吸烟或被动吸烟史组(P0.05);(4)按既往流产次数分组:按流产次数从少到多,将人群分成3组,组间比较,PROM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5)按孕期下生殖道感染发生情况分组:孕期无下生殖道感染组PROM发生率显著低于孕1期有下生殖道感染组(P0.05);(6)按孕期泌尿系感染发生情况分组:按孕期无泌尿系感染、孕期有无症状菌尿/无症状尿感以及孕期有症状泌尿系感染,将人群分成3组,组间比较,PROM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7)按孕期糖尿病发病情况分组:孕期未合并糖尿病组PROM发生率显著低于妊娠合并或并发糖尿病组(P0.05);(8)以户籍、身高、分娩史、孕期高血压、孕期甲状腺功能将人群分组,组间比较,PROM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多分层(三组及以上)指标PROM发病情况组内比较:(1)单向有序多分层指标统计结果:随年龄和流产次数增加,PROM发生率均呈升高趋势(P0.05);(2)无序多分层指标统计结果:按学历分组:高中及以下学历组PROM发病率显著高于大学/大专学历组及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组(Pα’),但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α’);按孕期泌尿系感染发生情况分组:孕期无症状菌尿/无症状尿路感染组以及有症状尿路感染组PROM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泌尿系感染组(Pα’),但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α’)。结论1.孕妇高龄、受教育程度低、孕期吸烟或被动吸烟、多次流产、泌尿生殖系感染、孕期合并或并发糖尿病等因素可能与PROM发病风险升高有关。2.鼓励适龄生育、避免吸烟和被动吸烟、避免多次流产、加强孕期保健和管理、积极防治泌尿生殖道感染、降低孕期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发生有望减少PROM发生。
【关键词】:胎膜早破 发病 调查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4.43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2
  • 临床材料及方法12-14
  • 结果14-21
  • 讨论21-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1
  • 综述31-41
  • 参考文献36-41
  • 致谢41-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凌云,陈敏玲;孕中期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关系的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00年05期

2 张明珊;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探讨[J];中原医刊;2001年01期

3 孙晓燕,张舜华;胎膜早破216例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1年09期

4 黄立平,陈涵;胎膜早破21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10期

5 丁文;胎膜早破9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S1期

6 李萍,李晶昕;胎膜早破80例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7 吴洪英,张延志;胎膜早破180例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8 丁文;胎膜早破9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2年19期

9 何素芬 ,李艳;胎膜早破61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05期

10 胡国威;胎膜早破954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胜兰;叶笑梅;周晓飞;夏淑琦;陈杨芳;;胎膜早破与感染的关系[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林胜兰;叶笑梅;周晓飞;夏淑琦;陈杨芳;;胎膜早破200例临床研究[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孙强;王苏平;;胎膜早破与难产关系的临床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姜展红;;综述胎膜早破的诊断[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潘志英;;早产合并胎膜早破59例分析[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李和江;蒋立辉;;胎膜早破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研究[A];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郑东明;崔红;张志涛;张丽娟;陈静;尹少尉;邱辉;蔡本硕;刘彩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检测胎膜早破及预测早产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产科会场(产科学组、妊高症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8 姜海利;张为远;;北京地区胎膜早破的现状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产科会场(产科学组、妊高症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9 沈玲芬;;胎膜早破188例临床分析[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10 任静;陈惠池;;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胎膜早破的表达特点和作用[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正英;胎膜早破,有危险![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吕斌;胎膜早破危害多[N];大众卫生报;2005年

3 主治医师 韩咏霞;未足月胎膜早破先保胎[N];保健时报;2005年

4 韩咏霞;胎膜早破 终止妊娠[N];大众卫生报;2003年

5 徐玉梅;胎膜早破危及母婴[N];保健时报;2004年

6 湘雅二医院 梁锋;孕妇 谨防胎膜早破[N];大众卫生报;2002年

7 于峰;孕妇“尿床”莫大意[N];大众卫生报;2006年

8 廖念权;“早破水”须早预防[N];大众卫生报;2009年

9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赵茵;早产风险可预测[N];大众卫生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房学强;胎膜早破危险因素及BV菌群检测方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延霞;胎膜早破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底物水平表达[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李明辉;Bax、Bcl-2和MMP-2在胎膜早破中的表达及意义[D];泰山医学院;2014年

3 闻先萍;结合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5年

4 徐霞;血脂多糖结合蛋白、白介素-6浓度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马巧玉;2544例孕妇胎膜早破发病情况调查[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6 程心一;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相关性的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7 林少华;解脲支原体感染、中性粒细胞比值变化与胎膜早破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王宇辉;331例胎膜早破的临床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9 任静;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胎膜早破的表达和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10 史南平;胎膜早破50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2544例孕妇胎膜早破发病情况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367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a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