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本文关键词:探讨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对女性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产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健康早孕人工流产孕妇作为A组,62例首次自然流产患者作为B组,60例RSA患者作为C组,采用PCR荧光定量法和免疫层析法对3组患者分别进行UU、CT检测,对3组患者UU与CT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人工流产患者比较,自然流产患者UU感染率、CT感染率及UU+CT感染率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42、8.794、6.091,P0.05);与A组比较,C组患者UU感染率、CT感染率及UU+CT感染率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42、12.46、7.35,P0.05),B组患者上述感染率均略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3、1.87、1.25,P0.05);与B组比较,C组患者UU感染率、CT感染率及UU+CT感染率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31、10.05、5.72,P0.05)。结论 UU、CT感染与RSA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与单次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临床应重视对自然流产患者进行UU、CT检测,对治疗及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再次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单位】: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复发性自然流产
【分类号】:R714.21
【正文快照】: 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是2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原体,是性传播疾病的一种,不但会使生殖道发生感染,而且与女性早产、自然流产及不孕不育等不良妊娠相关[1]。临床上,连续≥2次的自然流产被称为复发性自然流产(RSA)[2],它是女性妊娠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病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高尔生;中国已婚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7期
2 郑雅娜,周辉,刘巧突,朱平;t(1;13)伴自然流产一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3年04期
3 张宁,郝翠芳,隋凌云;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年08期
4 凌纬联,张传仓,李雁,张燕,封志纯;我国五城市已婚育龄妇女自然流产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年09期
5 王敏,咏梅,初忠侠;感染与自然流产关系研究概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曲陆荣;多次自然流产[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年06期
7 李艳英,方虹,李苓,苏娟;240例自然流产病因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年07期
8 梁彩霞;胡学刚;;硒与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02期
9 安茂伟;徐有涛;卢少明;韩秀娟;林雪;;日照地区自然流产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年10期
10 胡晓斌;杨轶男;白亚娜;;兰州市5002例住院孕产妇自然流产现况调查[J];卫生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志春;;论循证医学在自然流产诊治中的应用[A];第七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方法研讨会会议材料[C];2013年
2 王繁;王瑛嫦;;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自然流产的原因探讨与预防措施[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彭倩;;自然流产与优生[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4 郑明慈;张国风;周陆生;;自然流产妇女维生素E营养水平变化[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妇幼营养学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5 鲍世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体会[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2年
6 李键;邵小光;吴隆琦;;不明原因的复发性自然流产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李静益;傅萍;;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A];2011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学术年会暨中西医结合防治生殖障碍疾病高级培训班文集[C];2011年
8 余小艳;杨国华;;染色体平衡易位伴自然流产四例[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胡娅莉;;自然流产的遗传因素[A];第十期“全国女性生殖免疫”学习班暨反复胚胎着床和早期妊娠失败专题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10 陈欣;张建平;;211对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 谢明霞;自然流产后多久可再怀孕[N];家庭医生报;2004年
2 阿健;自然流产后也可早怀孕[N];保健时报;2005年
3 谢明霞;自然流产后可尽早怀孕[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谢明霞;自然流产后妊娠不用等[N];健康时报;2004年
5 江苏 主任医师 王忠民;自然流产 优生劣汰[N];家庭医生报;2004年
6 谢明霞;自然流产后多久再怀孕[N];科技日报;2005年
7 小殊;自然流产未必是坏事[N];新疆科技报(汉);2000年
8 王伊萍;自然流产不可怕 快快乐乐做妈妈[N];人民日报;2000年
9 冯耽;流产后再怀孕等多久[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10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 廖世秀 整理 尹沅沅;可能是流产基因在作祟[N];健康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莉洁;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秦晓黎;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在自然流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杨励勤;人类白细胞抗原-G基因甲基化和不明原因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王珊;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与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及其HLA-C配体的关联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郑海燕;辅助生殖技术中早/中期自然流产与生长发育相关印记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6 唐妍;人类自然流产绒毛组织印记基因IGF2、GRB10、PEG3甲基化状态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外周血中FOXP3mRNA、RORγtmRNA及相关免疫因子与人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D];贵阳医学院;2015年
2 刘丽娟;自然流产性别特异性胚胎淘汰及其发生机制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3 代立霞;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现代研究概况与进展[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彭桂元;早孕绒毛TRAIL及其受体在自然流产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从蓉俊;补肾养肝法联合黄体酮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闫刚;乙酰肝素酶在溴隐亭致自然流产大鼠胎盘中的表达及低分子肝素的保护效应[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7 梁艳;复发性自然流产病因的回顾性分析[D];河南中医学院;2014年
8 韩潇;113例自然流产者相关病因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陈雪;比较基因组杂交在自然流产组织分析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5年
10 朱亮亮;解脲脲原体生物一群与自然流产及抗心磷脂抗体的关系[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94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69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