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微生态的状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8 10:35
本文关键词: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微生态的状况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阴道准备方法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微生态的影响。评估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方法:选取需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甲硝唑组(20例)和碘伏组(20例)。甲硝唑组:术前3天甲硝唑棉球擦洗阴道,再甲硝唑粉1g(甲硝唑片研磨后)放置阴道后穹窿,每1次,连续3天。碘伏组:术前3天碘伏棉球擦洗阴道,每日1次,连续3天。分别于阴道准备前、上药后停药1天、全子宫切除术后1周、全子宫切除术后2周、全子宫切除术后3周、全子宫切除术后4周、全子宫切除术后2月进行阴道微生态环境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阴道p H、阴道清洁度、乳酸杆菌的检出数量、菌群密集度及多样性。结果:1.两种不同上药方法比较:上药前两组菌群密集度、多样性、清洁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2=0.000,p=1.000;c2=0.4762,p=0.4902;c2=0.4396,p=0.5073),经上药后两组密集度、多样性、清洁度无差别(c2=0.2778,p=0.5982;c2=0.000,p=1.000;c2=0.000,p=1.000);2.阴道p H值比较:阴道p H4.5的构成比在上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3周、术后4周及术后2月各占82.5%、10%、12.5%、27.5%、47.5%、70%,上药前与术后各时期p H值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阴道菌群密集度比较:上药前阴道菌群密集度为II-III级的比例为85%,全子宫切除术后1周、2周、3周、4周、2月比例为10%、17.5%、4 7.5%、55%、70%。术前与术后各个时期密集度的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甲硝唑组与碘伏组各时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阴道菌群多样性比较:上药前阴道菌群多样性为II-III级的占72.5。术后1周、2周菌种数均未达到II级以上,术后3周、4周及术后2月的比例分别为15%、20%、35%。术前与术后各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乳酸杆菌检出率:全子宫切除术前、术后1周、2周、3周、4周及术后2月乳酸杆菌的检出率为100%、0、5%、20%、45%、65%。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术前与术后各时期的检出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碘伏及甲硝唑阴道准备均可改善阴道清洁度,二者无明显差异。2.碘伏及甲硝唑阴道准备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无明显差异。3.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微生态状况下降:阴道p H值升高、乳酸杆菌的检出率降低、菌群密集度及菌群多样性均下降;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微生态有自我恢复倾向,于术后第3周开始逐渐恢复。
【关键词】:阴道准备 全子宫切除术 阴道微生态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1.3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1
- 1 材料与方法11-14
- 1.1 药物、试剂及仪器来源11
- 1.2 研究对象11
- 1.3 研究方法11-12
- 1.4 阴道微生态的评价12-13
- 1.5 统计学方法13-14
- 2 结果14-20
- 2.1 两种阴道准备方法的疗效比较14
- 2.2 术后阴道微生态的恢复情况14-20
- 3 讨论20-23
- 3.1 两种阴道准备方法疗效评价20
- 3.2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pH的变化20-21
- 3.3 阴道菌群变化21
- 3.4 术后病原菌感染21-23
- 4 结论23-24
- 参考文献24-26
- 综述26-33
- 参考文献31-33
- 致谢33-34
- 在校期间承担/担任的科研课题及研究成果34-35
- 个人简历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佳聪;彭丹红;任慕兰;;阴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6期
2 佟丽波,杨景云,王春敏;支原体性阴道炎患者阴道菌群变化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年04期
3 李桂军;姚莉;杜玉海;周建娟;;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病原菌学和致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年12期
4 安娜;;定君生联合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丽;不同宫颈处理方法对宫颈管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47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7476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