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妇女卵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龄妇女卵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组蛋白乙酰化 女性高龄 卵细胞 减数分裂 染色体排列异常
【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龄妇女寻求不孕治疗的人数逐渐增加,与年龄相关的母源性生殖力下降已成为全球生殖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卵子质量下降是与女性高龄相关的生育力降低的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高发的卵子非整倍性。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研究表明,有缺陷的染色质重塑是引起卵细胞非整倍体发生的重要因素,但其中涉及的分子机制依然不明确。卵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组蛋白H3、H4乙酰化/去乙酰化的动态变化参与了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和基因表达的调控,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分离是否与该过程有关,目前的研究还没有明确的定论。本研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通过分析人类卵细胞各发育阶段组蛋白H3K9和H4K12乙酰化状态的变化,以及与微管结构和染色体排列状态的关系,以期探究人类卵细胞减数发育过程中染色质重塑涉及的异常的表观遗传调控是否与女性高龄相关,并导致染色体的错误分离。方法:本研究共收集来自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VF常规和ICSI治疗的病例160例,其中共获得GV期卵细胞209个、MI期124个、MⅡ期111个。通过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荧光显微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技术分析卵细胞各发育时期组蛋白H3K9和H4K12乙酰化状态的变化,以及MII期卵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状态与微管结构和染色体排列状态的关系。结果:人类GV期卵细胞组蛋白H3K9和H4K12均表现出高水平的乙酰化状态。约50%的MI期卵细胞中组蛋白H3K9和H4K12乙酰化水平显著降低。48.4%的MII期卵细胞中组蛋白H4K12呈现较弱的乙酰化水平。几乎检测不到MII期卵细胞组蛋白H3K9的乙酰化信号。高龄组MII期卵细胞组蛋白H4K12的乙酰化水平明显高于低龄组(62.8% vs.37.9%,P=0.047)。女性年龄和MII期卵细胞组蛋白H4K12的乙酰化水平显著相关(r=0.975,P=0.013)。在染色体排列状态异常的MⅡ期卵细胞中,88%的卵细胞表现出组蛋白H4K12的乙酰化状态,呈现去乙酰化状态的仅占33%(P0.001)。室温暴露导致了MII期卵细胞组蛋白H4K12乙酰化水平增高。多精受精组MII期卵细胞组蛋白H4K12的乙酰化率显著高于非多精受精组(58.3% vs 30.0%,P=0.011)。结论: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女性年龄增加,MII期卵细胞组蛋白H4K12发生不完全去乙酰化的概率增大,并且与染色体的排列异常密切相关,提示有缺陷的卵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是导致与年龄相关的卵细胞非整倍体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室温暴露会引起MII期卵细胞组蛋白H4K12的乙酰化率升高。推测MII期卵细胞组蛋白H4K12的不完全去乙酰化是导致多精受精的一个影响因素。
【关键词】:组蛋白乙酰化 女性高龄 卵细胞 减数分裂 染色体排列异常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11.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缩略词说明10-14
- 第一章 绪论14-22
- 1.1 引言14
- 1.2 女性年龄与不孕14-15
- 1.3 卵子质量下降导致的生育力降低15-16
- 1.4 组蛋白乙酰化在卵子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6-18
- 1.5 哺乳动物卵细胞发育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的变化18-21
- 1.6 展望21-22
- 第二章 卵细胞各发育阶段组蛋白H3K9和H4K12乙酰化水平22-38
- 2.1 材料与方法22-27
-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22-23
- 2.1.2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样本的收集23-24
- 2.1.3 样本的处理24
- 2.1.4 透明带处理24-25
- 2.1.5 固定与渗透25
- 2.1.6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25-27
- 2.1.7 荧光显微技术检测卵细胞各发育时期组蛋白H4K12和H3K9乙酰化水平的变化27
- 2.1.8 统计学分析27
- 2.2 结果27-34
- 2.2.1 比较各年龄组间hCG日激素水平差异27-28
- 2.2.2 比较各年龄组不同发育阶段卵细胞组蛋白H3K9、H4K12的乙酰化率及变化规律28-34
- 2.3 讨论34-36
- 2.4 小结36-38
- 第三章 高龄妇女MII期卵细胞组蛋白H4K12乙酰化水平与微管、染色体状态的检测38-50
- 3.1 材料与方法38-43
- 3.1.1 实验试剂与仪器38-39
- 3.1.2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样本收集39-40
- 3.1.3 样本的处理40
- 3.1.4 固定与渗透40-41
- 3.1.5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41-42
- 3.1.6 MII期卵细胞组蛋白H4K12乙酰化水平与微管和染色体排列状态的检测42-43
- 3.1.7 统计学分析43
- 3.2 结果43-47
- 3.3 讨论47-49
- 3.4 小结49-50
- 第四章 温度对MII期卵细胞组蛋白H3K9、H4K12乙酰化状态的影响50-58
- 4.1 材料与方法51-54
- 4.1.1 实验试剂与仪器51-52
- 4.1.2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样本收集52-53
- 4.1.3 室温孵育与复温53
- 4.1.4 固定与渗透53
- 4.1.5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53-54
- 4.1.6 室温下MII期卵细胞组蛋白H3K9和H4K12乙酰化水平的检测54
- 4.1.7 统计学分析54
- 4.2 结果54-55
- 4.3 讨论55-57
- 4.3.1 温度对MⅡ期卵细胞组蛋白H4K12乙酰化状态的影响55-56
- 4.3.2 温度对MⅡ期卵细胞组蛋白H3K9乙酰化状态的影响56-57
- 4.4 小结57-58
- 第五章 卵细胞组蛋白H3K9、H4K12乙酰化状态变化对IVF临床结局的影响58-68
- 5.1 材料与方法58-59
- 5.1.1 研究资料58
- 5.1.2 实验室指标58
- 5.1.3 实验方法58-59
- 5.1.4 统计学分析59
- 5.2 结果59-60
- 5.3 讨论60-62
- 5.4 小结62-63
- 附表63-65
- 附图65-68
-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68-72
- 6.1 总结68-69
- 6.2 展望69-72
- 致谢72-74
- 参考文献74-84
- 附录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84-86
- 附录B:受试者基本信息86-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芳芳,明镇寰;组蛋白乙酰化与基因活化[J];生命的化学;1998年03期
2 刘春艳,孙海晶,陆军,黄百渠;组蛋白乙酰化与癌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3年01期
3 陈国珍;田杰;;组蛋白乙酰化酶和去乙酰化酶与胚胎发育[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08年03期
4 王洁;张心怡;郝彩丽;孙红军;陈福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14期
5 吕琳;吴少瑜;饶进军;;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的研究[J];现代医院;2008年04期
6 安丽娜,王树人;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与染色质结构及基因转录调控的关系[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5年03期
7 童汪霞;廖爱军;;组蛋白乙酰化的研究进展[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8年06期
8 陈坚,张晓琴;组蛋白乙酰化与基因转录的关系[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0年05期
9 于亚平,王学文;组蛋白乙酰化酶和去乙酰化酶在细胞增生分化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1年03期
10 陈刚;邓艳春;;组蛋白乙酰化与癫痫相关基因转录调控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董军臣;李艳梅;;组蛋白乙酰化的相关研究[A];第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康九红;林昌俊;;活性氧、组蛋白乙酰化与重金属的毒作用[A];第六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和海峡两岸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孙洪亮;陆凤花;李楠;黄章虎;蒙丽娜;刘晓华;罗婷;祝晓丽;石德顺;;组蛋白乙酰化与体细胞核移植关系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宁澄清;刘礼飞;余聂芳;刘晓宇;;新型茚并噻唑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康九红;裴钢;;β-arrestin1的核内功能:调节组蛋白乙酰化及基因转录[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晓雪;陆军;黄百渠;;组蛋白乙酰化对多头绒泡菌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丽梅;高飞;张鹏;安培培;宋光启;汤黎娜;唐博;李子义;;丁酸钠对猪体细胞克隆胚胎重编程及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陈国珍;朱静;田杰;张晓萍;吴刚;孙慧超;;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和CBP在小鼠心脏发育中的时序表达[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昌;孕期酒精暴露致胎鼠心脏发育基因表达异常的组蛋白乙酰化调控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慧;玉米盐胁迫下组蛋白乙酰化介导的细胞壁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功能[D];武汉大学;2014年
3 戴芹;IgA1糖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参与IgA肾病发病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张磊;组蛋白乙酰化在体细胞克隆牛肺脏中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刘丽梅;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汪伟;酵母线粒体基因组稳定性与组蛋白乙酰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王丽静;COPD中组蛋白乙酰化致IL-8表达增高的机制及MAPK途径的调控作用[D];中南大学;2009年
8 刘全;组蛋白乙酰化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9 王杨威;姜黄素衍生物C66通过JNK通路及p300/CBP调节的组蛋白乙酰化对1型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D];吉林大学;2014年
10 钟涛;异氟醚吸入对小鼠场景恐惧记忆的抑制效应及与海马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巧伶;细菌感染对家蚕DNA甲基化与组蛋白乙酰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岳佳;高龄妇女卵细胞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越;表观遗传调控诱导干细胞心肌早期基因表达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4 王巨龙;组蛋白乙酰化对小鼠体外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的影响及早期胚胎组蛋白乙酰化模式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5 贺华东;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因子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柴磊磊;丁酸钠处理对奶牛成纤维细胞周期、活性、凋亡和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崔楠;CARM1通过催化组蛋白H3精氨酸甲基化介导转录共抑制因子从染色质上释放进而保护组蛋白乙酰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利;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对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能力影响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9 罗婵;水牛供体细胞组蛋白乙酰化与核移植胚胎发育能力相关性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10 尤海鸿;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TSA)影响体细胞克隆胚早期发育过程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68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768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