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NSD2和EZH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28 02:20
本文关键词: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NSD2和EZH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NSD2、EZH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检测NSD2、EZH2在非典型增生或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三种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和二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以及NSD2、EZH2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正常子宫内膜向子宫内膜癌演变的分子学机制,为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特性的评定、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以及肿瘤靶向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标志。【材料和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大理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石蜡包埋组织共42例(其中包括:A组I型子宫内膜癌32例、B组II型子宫内膜癌10例)作为实验组;随机选择同期因其他疾病如子宫肌瘤等行子宫全切除术或进行诊断性刮宫的石蜡包埋组织共28例(其中包括:C组非典型增生或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12例,D组正常子宫内膜16例)作为对照组。纳入均经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再次确诊,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0例石蜡样本组织中组蛋白甲基转移酶NSD2和EZH2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基本信息:实验组42例,年龄范围31岁-78岁,中位年龄56岁;对照组28例,年龄范围25岁-68岁,中位年龄46岁。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未见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NSD2检测结果:实验组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SD2的阳性表达率为61.90%,其中A组、B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9.38%、70.00%。对照组28例子宫内膜组织中NSD2的阳性率为10.71%,其中C组、D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6.67%、6.25%。NSD2显著表达于子宫内膜癌中,与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NSD2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或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I型子宫内膜癌、II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有逐渐升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00)。NSD2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分组、不同手术病理分期、不同分化程度、不同肌层浸润程度、有无脉管浸润或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2)EZH2检测结果:实验组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ZH2的阳性表达率为64.29%,其中A组、B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2.50%、70.00%;对照组28例子宫内膜组织中EZH2的阳性率为17.86%,其中C组、D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12.50%。EZH2显著表达于子宫内膜癌中,与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EZH2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或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I型子宫内膜癌、II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有逐渐升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00)。EZH2在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分组、不同手术病理分期、不同分化程度、不同肌层浸润程度、有无脉管浸润或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中NSD2和EZH2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773,P=0.000),对照组中NSD2和EZH2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419,P=0.026)。【结论】1、NSD2、EZH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可能作为相关因子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发挥作用。2、NSD2、EZH2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提示二者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3、NSD2和EZH2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呈正相关关系,提示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
【关键词】:NSD2 EZH2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化
【学位授予单位】:大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33
【目录】:
- 中英文对照表5-6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5
- 材料与方法15-19
- 一、实 验材料15
- 二、实验方法15-18
- 1. 主要试剂15-16
- 2.其他实验试剂16
- 3.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16
- 4. 实验步骤16-18
- 5.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18
- 三、数据分析18-19
- 结果19-28
- 一、临床基本信息19
- 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9-28
- 讨论28-35
- 1. NSD2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28-29
- 2.EZH2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29-31
- 3.NSD2、EZH2在子宫内膜癌表达的相关性31
- 4.本实验不足之处与展望31-33
- 5.国内相似研究成果33
- 6.表观遗传学与妇科肿瘤33-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9
- 附录39-48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48-49
- 综述49-58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
本文编号:933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9332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