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G-蛋白耦联受体30参与子痫前期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5:05

  本文关键词:G-蛋白耦联受体30参与子痫前期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子痫前期 GPR30 血管内皮 NO


【摘要】:背景: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与血循环中的雌激素水平是密切相关的,通常认为雌激素的主要作用是由其经典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 ERs)介导的;有趣的是,近期发现新型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 GPR30)介导雌激素的许多作用,然而GPR30与PE发病的关系尚不明了。目的:探讨胎盘,蜕膜及脐带组织中新型雌激素受体GPR30的表达及其调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合成的信号通路,与PE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分娩的21例PE和20例正常产妇的胎盘,蜕膜和脐带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PR30在胎盘,蜕膜和脐带组织中的表达。然后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建立PE细胞模型,以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检测GPR30蛋白的表达情况。以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检测GPR30、p-eNOS (Ser1177)、p-PI3K(p85)和p-Akt (Ser473)在不同处理组HUVECs中的表达。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以体外小管形成实验检测管腔成形能力、以迁移实验检测迁移能力等。结果:GPR30在PE组胎盘,蜕膜和脐带组织中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而在细胞模型中,经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处理后,GPR30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GPR30抑制剂-G15处理使其凋亡显著增加(P0.05);而GPR30激动剂-G1能促进其管腔成形和迁移(P0.05),同时,G15能抑制17p-雌二醇(17-estradiol, E2)对其管腔成形和迁移的保护作用(P0.05)。同时H/R处理后,GPR30和p-eNOS (Ser1177)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GPR30激动剂G1和17-p-雌二醇(17β-estradiol, E2)预处理使各组GPR30、p-PI3K(p85)、p-Akt (Ser473)及p-eNOS(Ser1177)的表达较H/R组均上调(P0.05),而GPR30抑制剂G15又可使上述指标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GPR30表达下降可能与PE胎盘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相关;GPR30是胎盘NO合成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PE患者胎盘中,GPR30表达下降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下调NO合成,从而导致胎盘血管舒缩功能失调。
【关键词】:子痫前期 GPR30 血管内皮 NO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4.244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5
  • 第一部分 GPR30在子痫前期胎盘,蜕膜及脐带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与HUVECs功能的关系15-40
  • 1 实验材料15-22
  • 2 实验方法22-30
  • 3 实验结果30-38
  • 4 讨论38-39
  • 5 小结39-40
  • 第二部分 GPR30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HUVECs中NO的合成40-49
  • 1 实验材料40-42
  • 2 实验方法42-44
  • 3 实验结果44-47
  • 4 讨论47-48
  • 5 小结48-49
  • 文献综述49-54
  • 参考文献54-62
  • 致谢62-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久,由振东;中枢神经系统G-蛋白激活的内向整流型钾通道[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2年02期

2 徐金玲;赵林双;;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08期

3 胡向阳,黄晓明,刘乃丰,金辉;高度糖基化终产物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G-蛋白亚基基因表达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4 孙健;李淑梅;郑柳颖;雷明明;;FKN影响动脉粥样硬化信号传导机制及G-蛋白在其中作用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年06期

5 朱莹,汪俊汉,吴健民,徐涛,张春光;胞内Ca_(2+)和小G-蛋白对人中性粒细胞胞吐的调控作用[J];生理学报;2003年06期

6 贺忠梅 ,左琳 ,李美霞 ,刘慧荣 ,汤嘉宁 ,魏书庆;冠心病患者血清抗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的分布特性[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年08期

7 许琴,魏振宇,俞安清,任伟;G-蛋白对吗啡舒张血管机制的探讨[J];遵义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陈吉球,梁丽凡,阳耀忠;慢性心力衰竭时受体-G-蛋白信号传导的变化[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9年06期

9 周子华;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与高血压[J];高血压杂志;2003年S1期

10 林杰;李洁;曹永孝;秦旭平;;高血压机体外周动脉G-蛋白偶联受体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升;骆天红;赵萸;顾燕云;罗敏;;G-蛋白偶联受体10基因多态性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丽媛;G-蛋白耦联受体30参与子痫前期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36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936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4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