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瑞舒伐他汀 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18 脂联素
【摘要】: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后血清中脂联素(APN)、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研究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环节中各炎性因子的作用,明确其不同剂量与控制炎症反应、稳定内皮功能的的关系,期望能为今后将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和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及急诊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入瑞舒伐他汀10mg组(32例),瑞舒伐他汀20mg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硝酸脂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均于发病12h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PCI)术,受试者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取清晨空腹采外周静脉血5ml,以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80℃保存待检,血脂(TC,TG、HDL-C,LDL-C)使用我院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血清中脂联素和IL-18的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 结果:(1)药物治疗前两组病人血清中APN、IL-18的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药物治疗4周后,两组脂联素水平较前有所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5.980、4.184,P0.05),且20mg组与10mg组的差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459,p0.05);药物治疗4周后两组IL-18水平均较前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2.239、5.466,p0.05),且20mg组与10mg组的差值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594,P0.05)。(2)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未见恶心、肌痛等其他不良反应。4周后查肝功,均未见明显转氨酶升高者(大于正常值上限3倍)。 结论:早期应用20mg瑞舒伐他汀有助于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 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18 脂联素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42.2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8
- 第一章 资料和方法8-11
- 1.1 研究资料8
- 1.1.1 病例选择及分组8
- 1.1.2 入选标准8
- 1.1.3 排除标准8
- 1.1.4 诊断标准8
- 1.1.5 治疗方法8
- 1.2 研究方法8-10
- 1.2.1 实验材料9
- 1.2.2 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方法9
- 1.2.3 观察指标9
- 1.2.4 标本采集9
- 1.2.5 检测方法9-10
- 1.3 统计学处理10-11
- 第二章 结果11-14
- 2.1 10mg瑞舒伐他汀组与20mg瑞舒伐他汀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11
- 2.2 10mg瑞舒伐他汀组与20mg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前生化指标比较11
- 2.3 10mg瑞舒伐他汀组与20mg瑞舒伐他汀组患者PCI术中所见11-12
- 2.4 10mg瑞舒伐他汀组与20mg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APN的比较12
- 2.5 10mg瑞舒伐他汀组与20mg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18的比较12-13
- 2.6 10mg瑞舒伐他汀组与20mg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前后药物安全性13-14
- 第三章 讨论14-17
- 3.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4
- 3.2 瑞舒伐他汀的抗炎作用14-15
- 3.3 瑞舒伐他汀与APN15
- 3.4 瑞舒伐他汀与IL-1815-17
- 结论17-18
- 参考文献18-22
- 综述22-35
- 参考文献29-3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5-36
- 致谢36-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霞霞;田建会;;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脂蛋白和炎症因子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徐翠;王大博;刘刚;;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参数OCT测量的可重复性[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彭彦;白介素-18与临床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年03期
4 李雅军;王金良;;脂联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年11期
5 赵水英;段桂琴;安金斗;;白介素18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02期
6 刘志东;钟志雄;李存仁;李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症相关分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黑龙江医学;2010年06期
7 姚朝阳;宋晓荣;姬明丽;王煜霞;王建刚;郭勇;;黏附因子-1、IL-18在大鼠左心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8 陈思锋;;动脉粥样硬化性初期斑块的逆转原理[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年07期
9 张巍;杨建国;李拥军;胡亚民;李晓红;赵明;张洪斌;;脂联素和心肌梗死微循环再灌注状态的关系[J];临床荟萃;2007年14期
10 田涛;马宾;;药物后处理对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1093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093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