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210例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CISS分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23:35

  本文关键词:210例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CISS分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年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回顾性研究


【摘要】:目的统计最近十年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青年与中老年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依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析青年脑卒中患者病因分型构成比以及不同的危险因素对各病因分型的影响;初步提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筛查流程模式。 方法回顾性收集近十年(2002年1月~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登记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210例18-44岁患者纳入青年卒中组;与青年患者同期住院的年龄≥45岁的患者应用统计软件随机抽取190例纳入中老年卒中组,抽样的男女比例与青年组大致相同。本课题研究11项危险因素的比率和各分型病因的构成比,采用卡方检验(χ2)的统计学方法,根据研究结果阐述两组危险因素及CISS病因分型特点。根据临床实践,初步制定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筛查流程模式。 结果:(1)基线资料:青年组210例,平均年龄38.9±5.4岁,,男性173例(占82.3%)。老年组190例,平均年龄66.2±10.2岁,男性154例(占81.1%)。两组中男性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青年最常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是目前吸烟140例(占66.7%)、颅内外血管狭窄136例(占64.8%)、高脂血症116例(占55.2%);老年组分别是:高血压139例(73.2%)、心脏疾病117例(61.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96例(50.5%)。以上危险因素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两组患者CISS分型最常见的都是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青年组77例,占36.7%;中老年组93例,占48.9%)及穿支动脉病(青年组70例,占33.3%;中老年组57例,占30%),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在颅内外大动脉硬化分型中,青年组最多见的是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31例(占40.3%),老年组多见于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堵塞穿支42例(占45.2%)。与颅内外大动脉硬化相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目前吸烟、高脂血症、心脏疾病在两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颅内外大动脉硬化分型中颅内外动脉狭窄58例(占75.3%),而老年组为18例(占19.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穿支动脉病的病因分布中目前吸烟青年组患者49例(占70%),中老年组7例(占1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青年组27例(占38.6%),中老年组43例(7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两组颅内外血管狭窄情况:基底动脉狭窄青年、中老年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椎动脉狭窄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锁骨下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狭窄在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 (5)初步制定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筛查流程。 结论(1)目前吸烟、颅内外动脉狭窄、高脂血症是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2)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ISS分型中最常见的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其中以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亚型最多见。颅内外大动脉硬化分型中,目前吸烟、高脂血症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该型中青年患者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 (3)制定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筛查流程,可为临床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及二级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青年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回顾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43.3
【目录】:
  • 英文缩略词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4
  • 材料与方法14-16
  • 1研究对象及分组14
  • 2 研究方法14-16
  • 2.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收集14-15
  • 2.2 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15
  • 2.3 统计方法15-16
  • 结果16-24
  • 讨论24-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4
  • 综述34-50
  • 参考文献44-50
  • 附录50-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2-53
  • 致谢5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金花;张京芬;;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袁伟杰;肖卫民;;青年人脑梗死7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5期

3 刘葛霞;;青年人脑卒中的病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4期

4 黄焕章,唐开雄,周丹;青年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章小兵,黄舜韶,黄立安;中青年卒中的临床研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05期

6 董小瑾;刘青蕊;姜晔;;青年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10期

7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OAST typing of ischemic stroke in young adult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7年07期

8 马强,蔡鸣,齐景波;青年人脑卒中6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4年09期

9 刘竞丽;李劲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的临床意义[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年06期

10 郑传友;徐格林;刘新峰;;11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病因及预后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霞;基于CISS分型的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的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吴勤花;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3 耿宗友;强化运动疗法治疗青年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D];山东体育学院;2011年

4 章小兵;青年脑卒中临床分析[D];暨南大学;2004年

5 王红霞;青中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6 董小瑾;青年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7 刘志强;180例青年脑卒中的病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8 沈曰娟;伴抗磷脂综合征的青年脑卒中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D];山东大学;2007年

9 刘会芹;151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D];延边大学;2008年

10 朱明勤;缺血性脑卒中OCSP分型与神经影像学及脑血管改变之间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15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115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b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