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Necrostatin-1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02:06

  本文关键词:Necrostatin-1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创伤 失血性休克 肝损伤 程序性坏死 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 大鼠


【摘要】:目的:探讨Necrostatin-1(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对象为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实验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0),模型组采用左下肢股骨、胫骨骨折及腹部软组织损伤并失血的方法制备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假手术组仅麻醉和分离、结扎血管,不进行创伤失血和再灌注。记录各组大鼠24h死亡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第二部分为应用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Nec-1),观察此抑制剂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的影响。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DMSO对照组(n=24)、Nec-1组(n=24),Nec-1组于再灌注前5min经股静脉给予1mg/kg Nec-1(1mg Nec-1溶于0.04mL DMSO中,加生理盐水至0.5mL); DMSO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溶剂。于再灌注后2h、4h、8h收集血清和肝组织,部分肝组织用石蜡包埋制作病理切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AST的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TNF-α mRNA和IL-1β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酶1/3(RIP1和R1P3)的表达。 结果: 第一部分:建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24h假手术组死亡率为0,而模型组死亡率为30.00%(P0.01)。模型组血清ALT、AST浓度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假手术组大鼠肝脏HE染色显示肝细胞结构正常,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未见变性、坏死;模型组大鼠肝脏HE染色显示肝窦扩张、淤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紊乱,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 第二部分:(1)与假手术组相比较,DMSO组血清ALT、AST的浓度2h即开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h达到高峰(P0.01)。而应用Nec-1后,2h血清ALT、AST的浓度虽较DMSO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4h、8h血清ALT、AST的浓度均较DMSO组显著降低(P0.01)。(2)HE染色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肝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DMSO组:2h肝窦扩张、淤血,肝小叶结构紊乱,少量炎性细胞浸润,4h-8h上述改变更加明显,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而应用Nec-1后,各时间点肝损伤程度明显减轻。(3)与假手术组相比较,DMSO组血清TNF-α、IL-1β的浓度2h即开始升高,8h达到高峰(P0.01)。而Nec-1组TNF-α、IL-1β的浓度各时间点均较DMSO组明显降低(P0.05)。(4)RT-PCR检测发现,DMSO组肝组织TNF-α mRNA、 IL-1β mRNA的表达2h开始升高,8h达到高峰(P0.01),而应用Nec-1后各时间点肝组织TNF-α mRNA、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DMSO组(P0.05)。(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DMSO组肝组织RIP1和RIP3的表达在2h即明显增加,8h达到高峰(P0.01)。但Nec-1组与DMS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本次实验证实创伤失血性休克时大鼠出现急性肝损害,可发现肝功能异常,肝组织及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升高,肝脏病理学改变明显;肝组织内RIP1和RIP3的表达升高,说明程序性坏死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损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2、应用Nec-1后,可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病理学变化,降低血清及肝组织炎性因子表达,说明Nec-1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但并不影响肝组织内RIP1及RIP3的表达,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05.9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余妹;张林杰;;RIP1在细胞程序性死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3年05期

2 宋必卫;王璐;;细胞程序性坏死——一种细胞死亡新方式[J];生理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3 李莉;闫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1在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10期

4 尚蕾;熊鲲;王慧;黄菊芳;;RIP3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年04期

5 李澎;任钧国;付建华;刘建勋;;Necroptosis-一种新的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12期

6 吴,

本文编号:1155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155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3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