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动静脉联合溶栓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4 19:05

  本文选题:脑梗死 切入点:溶栓治疗 出处:《新乡医学院》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平均寿命的延长,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城乡居民生病死亡原因的调查报告中,脑血管病连续多年成为我国人口中第二位死亡原因,某些地区甚至达首位。其中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占全部脑血管病的600%~90%,且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因此ACI的防治工作一直是医务界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问题。1981年,Astrup提出的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 IP)理论认为,局部缺血脑组织可分为中心坏死区和缺血周边半暗带。在脑梗死早期,中心坏死区就已经发生不可逆性坏死,IP区也出现了神经功能缺损或丧失,而IP区的脑细胞并未发生缺血性坏死。此时如果能够及时恢复血供,IP区的大部分脑细胞可以避免发生缺血性坏死。因此早期血管再通复流是ACI最合理的治疗方法。 目的已有证据表明治疗ACI再通血管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溶栓,尽快使局部缺血脑组织重新再灌注,神经功能可以迅速恢复。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溶栓疗法主要有静脉溶栓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但单纯静脉溶栓或单纯动脉溶栓,均有各自的不足之处。为了整合两者各自的优点,又提出了动静脉联合溶栓。国外已经进行了相关的随机多中心双盲对照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国内也已有相关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观察ACI患者超早期行动静脉联合溶栓与单纯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8例ACI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根据动、静脉溶栓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其中37例患者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为联合组;另外31例患者行单纯静脉溶栓治疗,为静脉组。联合组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以0.6mg/kg(最大剂量为60mg),先静脉推注10%(1分钟内),余量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30分钟持续静脉滴注。同时准备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给予常规消毒、铺单,局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右侧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置6F动脉鞘,使用5F Pigtail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使用5F Vertebral导管行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或锁骨下动脉)造影,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评估造影结果,明确病变部位。全身肝素化,肝素剂量70~100IU/kg。置入6F导引导管,在SilverSpeed-14微导丝引导下,将Echelon-10微导管穿过血.栓,微导管造影示病变远端血管通畅。然后给予rt-PA,以0.3mg/kg(最大剂量24mg)溶于40ml生理盐水中,2个小时内经微导管持续灌注。静脉组患者应用rt-PA,以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先静脉推注10%(1分钟内),余量溶于250ml生理盐水,60分钟持续静脉滴注。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1)、术后24小时开始给予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以改善局部微循环,本研究中给予拜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日;(2)、神经保护剂,包括神经节苷脂、依达拉奉及丁苯酞等;(3)、监测血压,维持适当的脑灌注压;(4)、定期检测凝血水平,以协助调整治疗方案。评价标准:(1)、分别在术前、术后24小时及术后7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 NIHSS)评价本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2)、对比两组患者闭塞血管再通率;(3)、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结果联合组37例患者均成功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术后与术前相比NIHSS评分差异显著,P0.005;术前共检出闭塞血管38例,术后血管再通25例,总体血管再通率为65.79%;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8.10%,病死率为10.81%。 静脉组31例患者均成功行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术后与术前相比NIHSS评分差异显著,P0.01;术前共检出闭塞血管28例,术后血管再通11例,总体血.管再通率为39.29%;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9.68%,病死率为12.90%。 联合组患者术后7天NIHSS评分与静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闭塞血管再通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ACI患者,严格筛选发病时间在6小时以内,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筛选出合适病例,给予小剂量rt-PA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与单纯静脉溶栓相比,能够获得更高的血管再通率和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没有明显增加。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4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赵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8期

2 吴清华,周石,乔潜林,宋杰,王学建;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时间窗选择[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4年02期

3 贺茂林,陈清棠;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1999年01期

4 蒋亚斌,朱宁,林智强;尿激酶静脉溶栓与其它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贺茂林;应重视急性缺血性卒中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08期

6 徐善才;史怀璋;季智勇;;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02期

7 范玉华,黄如训;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5期

8 杨艳;黄立安;徐安定;;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年07期

9 贺茂林,陈清棠;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及其病理生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年05期



本文编号:1566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566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0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