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急性心肌梗死及短期应用降脂药对PCSK9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16 04:23

  本文选题:急性心肌梗死 切入点:PCSK9 出处:《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9, PCSK9)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间接影响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PCSK9功能获得突变可以急剧升高LDL-C水平,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高胆固醇血症(autosomal dominant hypercholesterolemia, ADH)而PCSK9功能丢失突变能够降低血清LDL-C水平,降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的发病风险;也有研究表明CAD患者中PCSK9水平升高会增加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降低PCSK9水平从而实现对LDL-C水平的调控,是降脂治疗的新靶点。然而,在实现对PCSK9进行调控之前,有必要深入了解影响和调节PCSK9水平的因素,因为这是针对PCSK9治疗的前提和基础。研究表明PCSK9水平受到年龄,性别,饮食状态,激素水平等的调控。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CAD最为严重的表现形式,其中伴随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急性期反应,炎性细胞的激活和细胞因子的释放,血脂水平的改变。然而,作为调节血脂代谢的重要蛋白之一,PCSK9在AMI中的变化却鲜为人知,因此有必要探讨AMI对PCSK9的影响。此外,Krueppel样因子2(Krueppel-like factor2, KLF2)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和抗炎作用;有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KLF2的表达量是降低的,但尚无研究报道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下该因子的表达水平。 目的: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课题拟研究AMI情况下PCSK9水平的变化及其机制,PCSK9与血脂指标和炎症标记物的关系;同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KLF2的表达情况。 方法:本研究分为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两部分。临床研究部分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由对照组(n=27),稳定型冠心病组(SCAD组,n=82)和AMI组(n=33)构成。AMI组患者从发病至就诊的时间间隔为≤12小时。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检测PCSK9,血脂指标和炎症标记物;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RNA,进行荧光定量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KLF2的表达。动物实验部分利用SD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AMI模型,分别于手术后1小时,3小时,6小时,9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处死大鼠,留取血标本和肝脏组织。血标本进行PCSK9,血脂指标的测定;肝脏组织提取RNA,进行荧光定量PCR,测定肝脏中PCSK9和调节PCSK9表达的核转录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2, SREBP-2)和肝细胞核因子1-a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1-α, HNF1-α)的表达。此外,同时测定受到SREBF-2调控的LDLR的表达。 结果:AMI患者从发病至就诊时间的中位数为7小时。与对照组(340.56±77.62ng/mL)和SCAD组(334.99±85.96ng/mL)相比,AMI患者(290.42±79.05ng/mL) PCSK9水平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1,0.02)。与对照组[中位数(第25及第75分位数):0.37(0.30,0.46)]和SCAD组[0.39(0.32,0.5)]相比,AMI患者的FFA水平[0.5(0.41,0.72)]显著增高(P值均小于0.01)。AMI患者PCSK9与FFA呈负相关(r=-0.505,P=0.003),与其他血脂指标和炎症标记物无相关性。与对照组(4.50±5.70)和SCAD组(6.02±8.94)相比,AMI患者KLF2表达(2.81±0.92)无明显变化。动物实验结果显示AMI后早期(1小时至3小时)大鼠血清PCSK9的水平略有上升,随之下降(6小时至9小时),至12小时后上升,然后降低。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AMI梗死12小时和24小时后PCSK9和LDLR mRNA升高;SREBP-2mRNA在AMI后24小时升高,而HNF1-α mRNA在AMI后6小时升高,12小时较假手术组无明显改变,24小时高于假手术组。 结论:(1)AMI患者伴随PCSK9水平的升高,其表达的上调与核转录因子SREBP-2和HNF1-α有关;并且HNF1-α介导了早期(12小时内)PCSK9的升高而SREBP-2发挥作用主要在晚期(12小时之后)。(2)AMI状态下,PCSK9水平与FFA水平存在负相关,与其他血脂指标及炎症指标无相关性。(3)AMI发病过程中不伴有KLF2表达的变化。 背景:他汀是目前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最为有效的治疗药物,是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级和二级预防的基石。然而,增大他汀的剂量却并没有带来相应的LDL-C水平下降,长期以来,背后的原因并不清楚,直到近年发现他汀在降低LDL-C水平的同时,也升高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9, PCSK9)的水平,而后者可以通过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的降解而减少LDL-C的清除,因而影响了他汀降脂的治疗效果。虽然临床研究表明他汀治疗4周或者更长时间均能升高PCSK9水平,但是有关短期应用他汀对PCSK9水平的影响却没有报道。依折麦布作为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另一类降脂药,在单独用药和与他汀联合用药降低LDL-C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依折麦布是否也会对PCSK9水平有影响,目前的研究很少,且为横断面设计,缺少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关于依折麦布跟他汀联合用药对PCSK9的影响也无前瞻性研究。 目的: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课题拟研究(1)短期应用他汀,依折麦布及联合应用他汀和依折麦布对PCSK9水平的影响;(2)影响降脂药治疗后PCSK9水平变化的因素;(3)患者临床特征,血脂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与基线PCSK9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纳入9例血脂异常的患者,给予匹伐他汀2mg/天治疗3天;第二部分纳入45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依折麦布10mg/天(n=15),血脂康1200mg/天(n-15),依折麦布10mg/天+血脂康1200mg/天治疗3天(n=15)。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2天和第4天采血检测血清血脂指标,hs-CRP和PCSK9的浓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血脂指标和hs-CRP与基线PCSK9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血脂指标,hs-CRP以及治疗药物对PCSK9治疗后变化百分率的影响。 结果:匹伐他汀用药1天和3天分别升高了PCSK941%和27%(与用药前相比,P值均0.05);依折麦布用药1天和3天分别升高了PCSK929%和39%(与用药前相比,P值均0.05);血脂康用药1天和3天分别升高了PCSK932%和55%(与用药前相比,P值均0.05);依折麦布+血脂康用药1天和3天分别升高了PCSK936%和41%(与用药前相比,P值分别为0.05和0.05)。与单独用药相比,依折麦布+血脂康没有带来额外的PCSK9升高。LDL-C (r=0.356,P=0.008),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r=0.376, P=0.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r=0.283, P=0.038)和hs-CRP (r=0.334, P=0.014)与基线PCSK9水平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治疗前的LDL-C(p=-22.444,P=0.006)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β=14.734, P=0.031)水平影响治疗后PCSK9变化百分率。 结论:(1)匹伐他汀,依折麦布,血脂康以及依折麦布血脂康联合应用均可以在短期内升高PCSK9水平;与较单独用药相比,依折麦布血脂康联合用药并没有额外升高PCSK9水平。(2)基线LDL-C和TG水平可以预测降脂药治疗后PCSK9升高的幅度。(3)基线PCSK9水平与LDL-C, TC, HDL-C和hs-CRP呈正相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书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指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05期

2 王芾;李佳;林艺;贺永明;许海峰;赵欣;李勋;杨向军;;CK和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年08期

3 陈娜;;浅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信息;2007年Z1期

4 姜丽娜;桂文杰;;急性心肌梗死PTCA术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13期

5 王燕翔;;心肌梗死患者cTnI的临床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0年20期

6 倪永斌;;长期他汀治疗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无复流现象[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6年06期

7 刘慧萍,张连枝,张秀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8 康玉华,王淑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06期

9 陈燕丽;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胃肠道症状的护理[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张芙蓉,张宏斌,贾玉文;大剂量极化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红旭;尚菊菊;周琦;王玲;郑丽;高伟;石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中医药治疗状况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全国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论文精选[C];2010年

2 董惠翔;;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A];第7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肖艳;;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和节气规律的研究[A];2011·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红旭;尚菊菊;;北京地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治疗状况及预后转归10年资料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周爱琴;阳贻红;钟一鸣;;夜间入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陈晓玲;刘洪;孙世伟;王海江;;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中应用IABP的护理配合[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何国平;戚猛;沈丹丹;肖箐;杨笛;张寄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基因C+1444T多态性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何国平;师干伟;戚传平;高磊;沈丹丹;钱志宏;许联红;;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A-2518G多态性与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易感性[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刘红旭;王硕仁;雷燕;赵冬;尚菊菊;;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0年研究进展[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2010年

10 刘红旭;王硕仁;雷燕;赵冬;尚菊菊;;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0年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22分会场——“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朝晖;溶栓新药:开通血管方便快捷[N];科技日报;2008年

2 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解跃辉;急性心肌梗死的非典型表现[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何世桢;警惕无典型症状的急性心梗[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北京友谊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 李虹伟邋通讯员 蒋月荣 王永亮;远离心肌梗死威胁[N];家庭医生报;2007年

5 章秋;根据症状体征早识心梗[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唐夏;中青年成心梗院外死亡主要人群[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7 霍仁;突发心脏症状的应急处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8 本报记者 胡珉琦;监测心梗[N];北京科技报;2011年

9 阎红;自体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N];健康报;2006年

10 记者  葛素红;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N];经济参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俊;急性心肌梗死及短期应用降脂药对PCSK9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姜朝新;蛇毒溶栓联合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3 张俭;中西医结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的建立与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张晶;重组人B型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冠脉循环和肾循环血流动力学效应的系列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5 陶正贤;VEGF165和Angiopoietin-1在缺血心肌特异表达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6 陈绍良;经冠状动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张澍;犬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修复受损心肌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倪玉霞;冠心Ⅱ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9 张书宁;基质弹性在确定急性心肌梗死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最佳时机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徐勇;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量效观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琳娜;脉压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牛少辉;替米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Cx43及TNF-α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杨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PAPP-A与sCD40L的变化及意义[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立卓;不同剂量Rho激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6 庄欣;Impella LP2.5与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羊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7 常连芳;大剂量极化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8 邓鹏;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赵振燕;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反应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10 毕煜;中期因子联合氯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18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618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5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