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外科医师主导的急诊床旁超声E-FAST方案在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价值
发布时间:2018-04-18 12:46
本文选题:急诊外科医师 + E-FAST ; 参考:《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由急诊外科医生进行的床旁扩大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extended 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E-FAST)诊断结果与常规超声科医生进行的超声检查结果,探讨急诊外科医生主导的急诊床旁超声E-FAST方案在多发伤患者评估与救治中的作用,并且通过比较超声引导和传统体表定位进行中心静脉穿刺效果有无差异,从而指导临床操作。方法:顺序依次收集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外科住院的多发伤患者共计47例,随机分为由急诊外科医生应用急诊床旁超声检查组(A组)和超声科医生应用常规超声检查组(B组),A组中28例多发伤患者由急诊外科医生进行E-FAST检查,B组中19例多发伤患者由超声科医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的阳性率,并记录完成超声检查距入院的时间。根据病情需要,A组中有23例多发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中心静脉穿刺;B组中15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体表定位方法进行中心静脉穿刺,比较A,B两组中心静脉穿刺的一次进针成功率、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所用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1患者一般情况两组多发伤患者在性别、年龄、创伤类型以及新创伤严重度评分(new injure severity score,NISS)等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结果入选患者中,经手术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证实有35例患者存在胸腹部脏器损伤,其中胸腹腔脏器破裂伤32例。手术治疗30例,保守治疗5例患者。35例损伤患者中共有45处损伤,其中肝脏损伤11处,脾脏损伤18处,胰腺损伤1处,肾脏损伤4处,膀胱损伤2处,胃肠道损伤9处。合并伤:肝脾联合伤2例,肝肠联合伤3例,肝肾联合伤1例,脾肾联合伤2例,脾肠联合伤2例,脾与膀胱联合伤1例,胰肠联合伤2例。3超声检查3.1超声检查的准确率由急诊外科医生实施的E-FAST检查和常规超声科医生实施的超声检查,根据患者的CT或手术探查结果证实,两组超声检查阳性率分为71.4%和6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阴性患者3例,CT证实这3例患者为实质脏器损伤,游离液体量较少,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3.2完成超声检查距入院的时间多发伤患者入院后由急诊外科医生完成E-FAST检查用时为8~25分钟,平均用时为15.3±4.9分钟,由超声科医生进行的常规超声检查用时为23~45分钟,平均用时为37.1±6.0分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心静脉穿刺结果4.1中心静脉穿刺成功率A组中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的患者为23例,其中一次性进针成功的有21例患者,成功率高达91.0%,总成功率100%;B组中采用传统常规体表定位方法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的患者为15例,一次性进针成功9例患者,成功率60.0%,总成功率8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中心静脉穿刺并发症A组中采用超声定位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的患者中仅有1人出现并发症,为误入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4.3%;B组采用常规体表定位方法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的患者中有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有5例患者为穿刺针误入动脉,1例患者出现气胸,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中心静脉穿刺时间A组中采用超声定位进行中心静脉穿刺所用时间为5~13分钟,平均用时为8.4±1.9分钟。B组采用常规体表定位方法进行中心静脉穿刺所用时间为14~26分钟,平均用时为18.9±3.4分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多发伤患者而言,由急诊外科医生进行的急诊床旁超声(E-FAST)检查与超声科医生进行的常规超声检查,两者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但由急诊外科医生进行的床旁超声检查耗时短,为多发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2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中心静脉穿刺与采用常规体表定位进行中心静脉穿刺在一次进针成功率、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所用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超声引导下实施中心静脉穿刺总体效果要优于常规体表定位的方法。3急诊外科医师主导进行的急诊床旁超声E-FAST技术,在多发伤患者病情评估、中心静脉穿刺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尤其对需要紧急救治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胸腹多发创伤患者,为获得确定性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面效果显著。有助于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及愈后,应在急诊外科大力推广使用。
[Abstract]:Objective :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emergency bedside ultrasound ( E - FAST ) with conventional ultrasonic examination ( E - FAST )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 , including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 , such as sex , age , wound type and severity score ( NISS ) . Results : In group A , there were 23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 . In group B ,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0.05 ) . It has obvious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 It is helpful to the treatment and the healing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 , and should be popularized and used in emergency surgery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459.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曹钰;余海放;;急诊床旁超声的应用评述[J];西部医学;2015年12期
2 谈小云;齐海锋;徐南平;周治球;郭兰芳;严济泳;;床旁超声在儿科急诊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年07期
3 喻洁;左云霞;刘进;;可视化技术——床旁超声技术在麻醉学、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中的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5年05期
4 陶杰;吴晓波;陈重;虞俊;邓旦;赵恒;高玲;;急诊床旁创伤重点超声评估结合区域脏器重点超声检查在闭合性腹部创伤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4年02期
5 文斌;;彩色多普勒超声CT联合诊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3年07期
6 于学忠;;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发展中的急诊医学[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年01期
7 洪玉才;张茂;何小军;徐善祥;王沈华;陆志熊;干建新;徐少文;;急诊床旁应用超声FAST方案快速评估多发伤的初步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8 郭树彬;于学忠;;关于超声在急诊科应用的几点建议[J];中国急救医学;2008年04期
9 朱华栋;刘继海;刘业成;张燕萍;黎波;李毅;王仲;于学忠;;急诊科医生主导的床旁超声技术在创伤救治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9年07期
,本文编号:1768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7684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