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变化的机制及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08 20:34
【摘要】:目的 探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及其变化的机制、临床意义,根据其变化,评估AMI后患者的病情,并指导治疗;从体循环、肺循环的液体超载方面更好的把握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 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明确诊断AMI患者88例(男61例、女27例、平均年龄624-12岁)作为研究组,心功能完全正常的阵发性室上速(PSVT)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共118例。分别于入院时、间隔48小时后检测血清CA125,行至少一次(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利钠肽(BNP)及心脏超声检查;AMI患者入院后立即完成Killip心功能分级;研究组中有10例病情危重患者行深静脉置管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治疗。定义△CA125为AMI早期(心肌梗死后24小时能完成第一次CA125检查者)第二次血清CA125与第一次的比值。比较不同Killip心功能分级之间,及其与对照组之间,ACA125、CA125有无统计学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界定AMI患者ACA125、CA125、BNP在不同的killip分级及其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50%的截点值,并判定哪一项识别不同心功能分级、LVEF小于50%时的敏感性更高;分析CA125、ACA125与BNP、hs-CRP、LVEF的相关性;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A125升高的机制,并提出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能否预测血清CA125的变化。相关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以P0.05判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1.AMI后CA125、ACA125值在不同killip心功能分级之间及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2.CA125在LVEF值小于50%,killip分级大于II级、大于III级及Ⅳ级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8、0.877、0.898、0.797,其相应的较传的诊断截点分别为大于8.92、7.99、8.92、15.0U/ml。3.AMI早期ACA125在LVEF值小于50%、killip分级大于II级、大于III级及Ⅳ级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930、0.958、0.900,其相应的较佳的诊断截点值分别为大于2.75、3.06、7.71、8.85。4.AMI后BNP在LVEF值小于50%,killip分级大于II级、大于III级及Ⅳ级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0.876、0.912、0.817,其相应的较佳的诊断截点范围分别为大于(560.28-751.81)、415.76、1023.58、2218.56pg/mL;5.ACA125识别不同killip心功能分级的准确性较CA125、BNP高:BNP识别LVEF值小于50%的准确性较CA125、ACA12高。6.AMl后CA125与hs-CRP、BNP、 LVEF值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5、0.660、-0.677;AMI早期ACA125与hs-CRP、 BNP、LVEF值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4、0.559、-0.623。 结论 1.AMI后血清CA125的变化与心功能、梗死后时间相关。2.AMI48小时后当CA125大于7.99U/mL,提示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大于killip II级;大于8.92U/mL,提示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大于killipIII级。当其值大.于15.0U/mL,提示患者的心功能分级killip为Ⅳ级。3.AMI早期ACA125大于3.06,提示患者心功能分级大于killip Ⅱ级;大于7.71时提示心功能分级大于killipⅢ级;大于8.85时提示患者心功能分级为killip IV级。4.心肌梗死后血清CA125升高的机制可能与心力衰竭后液体超载及炎症反应活化间皮细胞有关,而心肌梗死本身不增加血清CA125。CVP升高可能与体循环液体超载有关,PCWP升高可能与肺循环液体超载有关。CVP、PCWP的变化可能与CA125的变化有关。5.△CA125识别不同killip心功能分级的准确性较CA125、BNP高,BNP识别LVEF小于50%的准确性较CA125、ACA125高,三者联合对AMI后心力衰竭判断的准确度可能更高。6.AMI后血清CA125水平与hs-CRP、BNP呈正相关,与LVEF值呈负相关:早期ACA125与hs-CRP、BNP呈正相关,与LVEF值呈负相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都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获新突破[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李晓彤,朱娅萍,马勇波,朱景玉;男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探讨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年09期

3 王雪涛,张慧秋,冯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的变化及黄芪对其影响[J];临床荟萃;2000年08期

4 王远方;以右肩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3例[J];临床荟萃;2000年08期

5 宋丽绚;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0年05期

6 朱少群;重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二例[J];上海医学;2000年02期

7 郝恒剑,胡大一,边延涛,贾三庆,秦明照,陈方,许毓申;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8 李运香,李永峰;急性心肌梗死与发病季节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0年S1期

9 冯晓霞;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莫美容,李雪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抒扬;;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7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抒扬;;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7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苑慧;;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修红;;心理干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翟晓波;;9例可能与药物相关的急性心肌梗死分析[A];第四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心血管药物安全应用与药源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专题研讨会会刊[C];2012年

6 隋欣炯;刘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陆江;姜荣钦;;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2例体会[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王婉云;;急性心肌梗死监测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刘培良;郝艳丽;苗磊;李伟光;董庆峰;洪飞;吴波;;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初步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郜俊清;赵德强;金惠根;刘宗军;;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多元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虹;急性心肌梗死后该怎样锻炼?[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杨步月;防急性心肌梗死,专家提醒警惕“魔鬼时间”[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本报记者 曹玉祥;炎夏尤须防急性心肌梗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4 关爱;防急性心肌梗死注意魔鬼时间[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霞;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须“救急”[N];医药经济报;2012年

6 记者王淑军;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作用显著[N];人民日报;2003年

7 高克俭;如何及早发现急性心肌梗死[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8 周颖;北京5所中医院联合攻研急性心肌梗死[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晓林 指导专家 辽宁中医学院 赵秋英;急性心肌梗死为何夏季高发[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10 程守勤 蒋廷玉;“晨练不当”频频引发急性心肌梗死[N];新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晓云;丹参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后胶原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栾云;机械打孔复合缓释支架联合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倪玉霞;冠心Ⅱ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4 农一兵;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杨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孙帅;体外心脏震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猪心肌病理和生化过程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10年

7 焦阳;入院临床特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年

8 张丽华;抗血小板药物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变化趋势调查2001-2011[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9 袁昕;1.雪旺细胞移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神经重构的研究 2.年龄对心脏瓣膜种子细胞体外培养增殖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10 付振虹;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四海;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2 林丽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152例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3 刘小青;冠心Ⅱ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韩森;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5 王德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调查及近期预后多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6 彭继仁;26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7 赵昕;珲春地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对比观察[D];延边大学;2007年

8 井雷;饱和氢盐水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D];泰山医学院;2011年

9 潘凌云;降低血白细胞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干预作用[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刘房春;经静脉或冠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猪急性心肌梗死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72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472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9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