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监测技术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12:20
本文关键词:PICCO监测技术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PICCO监测技术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收住ICU的21位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1例,以PICCO监测指标指导患者的液体复苏;对照组10例,以CVP作为指导液体复苏的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的疗效与转归,了解PICCO监测下指导液体复苏时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6h、12h、3d,3个时间点,CVP、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乳酸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时,两组HR、血乳酸水平、APACHE 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均较入选时有显著下降,CVP、MAP、尿量均较入选时有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3d的ITBV、SVRI比入选时、治疗后6h、12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技术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比CVP指导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在液体管理方面更加精确,可以减少盲目补液,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天数,降低病死率。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中,ITBV则能更准确的评估患者血容量的状态,提高临床中液体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PICCO 液体复苏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59.7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1
- 研究内容与方法11-14
- 1 研究对象11
- 1.1 纳入标准11
- 1.2 排除标准11
- 2 主要仪器与设备11
- 3 研究方法11-13
- 3.1 中心静脉(锁骨下)穿刺置管11-12
- 3.2 股动脉穿刺PICCO置管12
- 3.3 PICCO监测值的测量12
- 3.4 治疗方案12-13
- 4 监测指标13
- 4.1 治疗效果评价指标13
- 4.2 主要观察终点指标13
- 4.3 实验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13
- 5 统计学分析13-14
- 结果14-18
- 讨论18-26
- 小结26-27
- 致谢27-28
- 参考文献28-33
- 综述33-40
- 参考文献37-4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0-41
- 导师评阅表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丹;杨国辉;罗玲;;脓毒症患者Toll样受体-4、PCT、CR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贵州医药;2012年02期
2 张纳新;秦英智;徐磊;展春;王书鹏;;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年06期
本文关键词:PICCO监测技术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2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722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