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不同降温技术对猪心肺复苏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20:26
【摘要】:目的:研究复苏后早期经食道降温导管、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快速诱导低温对复苏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白猪41头,体重36±2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5)、正常温度组(n=9)、体表低温组(n=9)、食道低温组(n=9)、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低温组(n=9)5 组。假手术组只进行手术操作,不经历心脏骤停复苏过程。其他四组动物采用电刺激法诱发室颤8 min,心肺复苏5 min,制备心肺复苏猪模型。复苏成功后5 min,食道低温组与体表低温组外接冰毯仪,分别经食道降温导管与体表冰毯进行降温,目标温度33℃,持续至复苏后24h,再以1 ℃/h复温5h。同时,CRRT低温组经CRRT管路进行体外降温,目标温度33℃,维持至复苏后8h,再以体表冰毯维持至复苏后24h,后以16C/h复温5 h。假手术组与正常温度组应用体表冰毯仪,全程维持正常体温38.0±0.5℃。复苏后30h内动态监测动物体温的变化。复苏后1h、3h、6h、12h、24h与30h时,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肌酐(Cr,creatinine)、尿素氮(BUN,blood urea nitrogen)的浓度。复苏后30h时处死猪,取肾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a)与白细胞介素-6(IL-6,inter1eukin-6)的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malondialdehyde)的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的活性,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程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复苏后,CRRT低温组降温速率为9.8℃/h,达标时长为28 min;食道低温组降温速率为2.8℃/h,达标时长为102min;体表低温组降温速率为1.5℃/h,达标时长为185 min。与体表低温组相比,CRRT低温组、食道低温组降温效率均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其它四组动物在心肺复苏后均出现肾功能异常,表现为血清Cr与BUN的浓度升高。与正常温度组相比,体表低温组、食道低温组和CRRT低温组血清Cr的浓度在复苏3h后均明显降低,血清BUN的浓度在复苏6 h后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体表低温组相比,CRRT低温组在复苏6 h后、食道低温组在复苏12 h后血清Cr与BUN的浓度均进一步明显下降(均P<0.05)。3、与假手术组相比,其它四组动物在心肺复苏后均出现肾组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表现为肾组织TNF-α、IL-6与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细胞凋亡指数与caspase-3表达增加。与正常温度组相比,体表低温组、食道低温组和CRRT低温组肾组织TNF-α、IL-6与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细胞凋亡指数与caspase-3表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体表低温组相比,CRRT低温组和食道低温组肾组织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等病理损伤得到进一步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在猪心肺复苏模型中,经食道降温导管与CRRT均可以快速地诱导低温,并产生明显优于传统体表降温法的复苏后肾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等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45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大兰,黄鹭,胡桃红;进行有创操作或心肺复苏时是否许可家属在现场[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年10期

2 姚巍;心肺复苏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1年04期

3 赵兴门;心肺复苏25例成功经验的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1年04期

4 卞雪平,谢燕,苗菲;心肺复苏的经验及体会[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5 郭秀玲,温春娟,郭贵;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01年07期

6 朱红阳,李冬玲;心肺复苏成功4例报告[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代京美,王华卿,张娟;心肺复苏成功病人脑复苏的治疗[J];青岛医药卫生;2002年05期

8 陆将,柴青焕,何保健;电击伤后心肺复苏成功1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9期

9 申屠光明,李新禾;心肺复苏90例临床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3年03期

10 史淑英,白春娟;心肺复苏中两种给氧途径疗效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瑛;岳茂兴;郑琦涵;冯斌;尹进南;杨晓峰;顾新刚;毛商;苻耀华;沈亚萍;;AutopulseTM MODEL100型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应用78例的体会[A];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2 张万里;项公强;张孚贺;吴显春;;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A];2009年浙江省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王立祥;;心肺复苏共识再认识[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章平;陈寿权;李惠萍;黄唯佳;程俊彦;;不同人群心肺复苏及相关急救常识掌握情况调查和比较[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吴仪;;猝死的心肺复苏抢救[A];全国首届急诊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6 杨壁卿;雷陈敏;;影响心肺复苏因素探讨——附513例心肺骤停调查[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杨立宪;;心肺复苏失败的原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8 刘保池;李富琴;;竞赛—普及心肺复苏技术的有效方法[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9 何宜斌;陈伯钧;吴樱英;;“团队急救”和“环节规范”提高120出车心肺复苏效率[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七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远龙;钟敬泉;陶文;侯雪梅;孟祥林;张运;;主动性心肺复苏自动仪效果的评定[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小飞邋陈军;心肺复苏时应注意什么[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石月红;社区志愿者接受心肺复苏培训[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记者 吴卫红 鲁东;心肺复苏尚有四道难题待解[N];健康报;2010年

4 武警总医院急诊科主任 王立祥;解读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专家共识[N];健康报;2013年

5 楚杰;心肺复苏有效的体征[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6 记者 高新军;中药注射剂用于心肺复苏获国际期刊认可[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7 王立祥 程显声;超长心肺复苏应予重视[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北京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培训中心 孙长怡;急救“生存链”第二环节——早期心肺复苏[N];中国医药报;2000年

9 记者 黄蓉芳 实习生 贺思洋 通讯员 邓奕茂 宋忠雷;心肺复苏 把握黄金4分钟[N];广州日报;2012年

10 罗刚;心肺复苏现代概念[N];健康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力;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鼠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6年

2 陈碧华;心肺复苏后早期EEG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3 刁孟元;基于Akt/GSK-3β/Nrf2通路探讨低温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4 马宇洁;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改变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5 张和华;胸阻抗信号监测心肺复苏质量的方法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6 李永勤;心肺复苏自动化过程中的关键算法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7 潘昊;外源性硫化氢对心肺复苏后脑线粒体的作用及其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张浙;颈部降温通过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减轻心肺复苏后兔脑损伤及抑制凋亡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9 张锦程;内质网应激与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王大伟;开心胶囊预处理抗犬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机制及心肺复苏后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胜勇;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李研;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赵赫;辛伐他汀对家兔心肺复苏后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董蕾;豫北某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心肺复苏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调g芯縖D];新乡医学院;2015年

5 周鑫华;茶多酚对心肺复苏大鼠生存时间和肾损伤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方东明;茶多酚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魏晓侠;临床护理实习生心肺复苏知识、态度、技能调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8 王国涛;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急救仪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9 徐吉瑞;心肺复苏训练考核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胡馨;儿童院内心肺复苏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67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767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e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