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源性微粒激活小胶质细胞在脑外伤后神经炎症反应中作用的研究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651.15
【部分图文】:
天津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3图1.1 流式细胞仪鉴定BDMPs A: 根据Megamix标准微粒确定MPs的位置;B:圈选直径<0.9 μm的P1区域,即为MPs;C:以APC-Annexin V+EDTA和NSE/GFAP的IgG为对照,圈选Q2-5二者双阳性区域,即为BDMP(sAnnexin V+ NSE/GFAP)。1.2.2 BDMPs中的各种细胞MPs含量分析选取P2区域的BDMPs进一步鉴别各种细胞来源MPs的含量,进入上述各种荧光标记的峰状图(与各自-IgG为同型对照):神经细胞来源MPs:(FITC-NSE)阳性率为43.2±11.4%(图1.2A)胶质细胞来源MPs:(FITC-GFAP)阳性率为36
荧光标记的峰状图(与各自-IgG为同型对照):神经细胞来源MPs:(FITC-NSE)阳性率为43.2±11.4%(图1.2A)胶质细胞来源MPs:(FITC-GFAP)阳性率为36.8±10.3%(图1.2B)血小板来源MPs:(FITC-CD42b)阳性率为3.1±0.9%(图1.2C)白细胞来源MPs:(PE-Cy7-CD45)阳性率为2.3±0.9%(图1.2D)内皮细胞来源MPs:(Fluor 450-CD144)阳性率为1.5±0.3%(图1.2E)红细胞来源MPs:(APC-CD235)阳性率为3.8±0.8%(图1.2F)
天津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比较采用SNK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P<0.05有统计学差异。2 结果.1 小鼠皮层下注射模型的建立将提前制备好的 BDMPs 与上清液 1:1 稀释制成 BDMPs 悬液,大约06BDMPs/10ul,通过立体定向装置,利用 10ul 微量注射器,将 10ulBD注入到小鼠的皮层下接近基底节位置,前期对 BDMPs 悬液的浓度和注行了预实验,发现 10ul,1:1 稀释浓度的 BDMPs 悬液既能在小鼠皮层明显的损伤区域,并且建模过程中小鼠也有较高的生存率。为了排除小胶质细胞和炎性反应的影响,设置 10ul 上清液皮层下注射对照组以组。相对于研究 TBI 模型中 BDMPs 的作用机制,单独皮层下注射 BD有助于规避 TBI 后脑损伤区复杂的干扰因素的影响。如图 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景洋;;深圳先进院首破脑内再殖小胶质细胞起源之谜[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8年09期
2 范冲竹;;暗小胶质细胞:一种主要与病理状态相关的新表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6年07期
3 梁菲;;运动介导小胶质细胞调控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29期
4 张思磊;王雄伟;;小胶质细胞/脑巨噬细胞与胶质瘤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5年20期
5 姜文敏;唐罗生;贺达仁;;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年10期
6 马怡然;郭大文;孙伟;方文刚;;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对其Aβ吞噬能力的影响[J];解剖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7 黄秀艳;曾耀英;张彩;朱斌;;人小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化、特异分子表达与吞噬功能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年05期
8 熊怀林,范光碧,胡兴宇;小胶质细胞在脑缺血中的作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5年02期
9 刘锋,朱长庚;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J];解剖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10 杨逢春;显示小胶质细胞方法的改进[J];解剖学研究;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亚梅;李子晨;许鹏飞;徐永腾;彭英;;放射后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及相关信号机制研究[A];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韩书珍;李雪梅;牛文泽;陈翔;王果;李泽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区内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意义[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陆浩慧;罗婷婷;武胜昔;邝芳;;1型小胶质细胞对小鼠焦虑样行为、学习、记忆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4 巨富荣;张胜祥;;小胶质细胞在小鼠全脑缺血模型中的形态变化[A];第三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5 李捷;刘勇;张蓬勃;肖新莉;吕海侠;李敏杰;康前雁;邓美英;;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的来源[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6 杨阳;廖万清;郭秀军;林敏;王志东;徐红;陈孙孝;温海;;新生隐球菌对鼠小胶质细胞细胞骨架蛋白质组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姚瑶;Stefania Echeverry;Xiang Qun Shi;Qiu Zi Yang;傅开元;Yves De Koninck;Ji Zhang;;脊髓小胶质细胞去除后的动态变化[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8 赵铭;李冬;朱迅;闫东梅;;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C];2017年
9 赵敏;袁云;赵培园;李t
本文编号:2819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81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