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特重度烧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4 06:48
   目的: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在伤后1-35天实际摄入热量占目标热量的比值变化规律,以及在这段时间内淋巴细胞及胆碱酯酶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伤后21~35天不同热量下的这两项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特重度烧伤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烧伤ICU在2016-2018年收治的4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纳入患者1~35天实际总热量摄入情况(包括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并计算实际摄入总热量与目标热量的比值变化规律。记录纳入病例入院1~35天的淋巴细胞计数(LYM)与胆碱酯酶(CHE)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规律。2.选择21天为节点,将21~35天作为研究区间。以实际热量与目标热量比值的均数(0.701±0.110,P=0.200)分组(经计算21~35天各样本均数服从正态分布,P=0.200),分为相对高热量组21例,相对低热量组23例。分析在这一时间段两组热量下胆碱酯酶跟淋巴细胞变化的显著性。(选择21天是因为在伤后1~21天两项指标都呈下降趋势,且休克及感染因素也会干扰这两项指标,21天以后两项指标都开始上升。35天以后有些患者已由特级护理转为一级护理,无法计算肠内营养提供的热量,因此选择21~35天为研究时间段。具体分析详见讨论部分,分组依据参考王凯的研究方法~([1])。)结果:1.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是计算纳入符合标准的44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实际总热量与目标热量比值的变化情况,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摄入情况,以及相应的胆碱酯酶及淋巴细胞变化情况。(1)伤后1~7天,患者实际摄入总热量与目标热量的比值从0.24上升到0.63,在伤后第21天,比值达到最高值0.72,总体上,伤后7~35天这一比值稳定在0.70之间。(2)伤后1~35天,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摄入的情况是:伤后1~21天,以肠外营养为主,肠内营养呈逐渐上升趋势。伤后21~35天,主要以肠内营养为主,肠外营养逐渐下降。(3)伤后1~35天,纳入病例胆碱酯酶及淋巴细胞变化情况是: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淋巴细胞计数在第19天降到最低,胆碱酯酶在21天降到最低。2.本研究的第二部分是选择第21天为节点,比较21~35天这一时间段不同热量下淋巴细胞计数和胆碱酯酶的变化情况。将纳入病例按照实际热量与目标热量比值的均数(0.701±0.110,P=0.200),分为相对高热量组21例,相对低热量组23例。以时间为自变量,分别以淋巴细胞、胆碱酯酶做线性回归分析,高热量组胆碱酯酶R~2=0.341,低热量组胆碱酯酶R~2=0.137。高热量组淋巴细胞计数R~2=0.162,低热量组淋巴细胞计数R~2=0.007。高热量组两项指标的拟合程度均好于低热量组。结论:1.用第三军医大学热量公式计算目标热量,我院烧伤ICU救治的这44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实际摄入热量与目标热量的比值有一定差异,较目标热量低。2.特重度烧伤患者在创面修复期应适当增加热量的摄入,有利于患者营养指标的恢复。
【学位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644
【部分图文】:

热量比,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热量


图 1.伤后 1~35 天实际摄入热量与目标热量比值的变化情况2.纳入资料 1~35 天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摄入情况见图 2图 2.患者 1~35 天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变化情况.注:EN:肠内营养,PN: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变化情况,患者


1.纳入资料 1~35 天实际摄入热量与目标热量的比值见图 1图 1.伤后 1~35 天实际摄入热量与目标热量比值的变化情况2.纳入资料 1~35 天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摄入情况见图 2

胆碱酯酶,淋巴细胞,患者,变化情况


1.4 21~35 天,两组患者胆碱酯酶跟淋巴细胞变化的情况进行显著性分析(见图 3)5d 0.94±0.42 1.08±0.36 0.2197d 1.05±0.34 1.10±0.34 0.6179d 1.09±0.36 1.08±0.32 0.92811d 1.08±0.38 1.07±0.31 0.87313d 1.01±0.33 1.07±0.32 0.50415d 0.98±0.31 1.06±0.28 0.3917d 0.93±0.33 1.00±0.30 0.47119d 0.90±0.24 0.95±0.25 0.5621d 0.95±0.31 0.96±0.32 0.88223d 0.97±0.30 1.03±0.31 0.51525d 1.01±0.30 1.08±0.32 0.49127d 1.06±0.33 1.16±0.36 0.35729d 1.10±0.33 1.23±0.37 0.24430d 1.18±0.34 1.31±0.35 0.19931d 1.30±0.37 1.39±0.41 0.43533d 1.34±0.37 1.42±0.38 0.49735d 1.42±0.35 1.50±0.42 0.5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凯;魏平;;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抢救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24期

2 冯苹;张伟英;张玲;孙颖;乔爽;张玲娟;;收治成批特重度烧伤患者期间护士压力源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6年03期

3 杨洪;;复方甘草甜素对特重度烧伤后肝功能损害的治疗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10期

4 金顺福;金贤兰;;美宝治疗重度、特重度烧伤的临床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3期

5 焦海梅;;7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院外转运的安全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年06期

6 张美红;李蕾;;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急救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12期

7 张云国;卫伟;邵新平;;小儿特重度烧伤276例治疗经验总结[J];临床军医杂志;2009年06期

8 刘海蓉;杨华;;大批量特重度烧伤病人的护理[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唐启鹏;朱小菊;;特重度烧伤病人麻醉处理(附36例报告)[J];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08期

10 杨洪;;普鲁卡因对特重度烧伤后肺、肾、胃肠并发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盛泉音;特重度烧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回顾性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9年

2 武毅;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血小板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3 吕庆兵;人工真皮在治疗特重度烧伤后期功能重建中的临床效果分析[D];苏州大学;2017年

4 王小刚;特重度烧伤患者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5年

5 宋茂林;特重度烧伤病人血小板变化的临床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6 王欣;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支气管壁厚度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价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7 王铱川;烧伤对肝功能的影响及其治疗方法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8 牛利斌;163例成人特重度烧伤病例的临床回顾性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9 刘晓辉;南宁某医院烧伤病房常见危急值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54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854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1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