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水通道蛋白-4和神经元素-3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分布

发布时间:2020-11-03 17:15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uapofins-4,AQP4)和神经元素-3(Neurogenin3,Ngn3)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探索其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为创伤性脑损伤后脑水肿的预防及临床治疗以及神经再生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随机将3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均有、体质量280-300g)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和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组(25只),模型组再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10%的水合氯醛3.5 ml/Kg腹腔麻醉后,采用自制改良的marmarou自由落体打击器撞击大鼠头部,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TBI),分别于6h、1d、2d、5d、7d收集模型组脑组织及正常对照组脑组织进行组织学处理,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染色观察AQP4和Ngn3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Western-blot检测AQP4、Ngn3蛋白在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变化。结果:AQP4在正常大鼠脑组织中不表达或表达较弱,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脑组织中的血管内皮及胶质细胞;Ngn3在正常大鼠脑组织主要表达于室管膜上皮。TBI模型组6 h时,AQP4在脑组织内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 d时AQP 4大量表达于髓质、毛细血管内皮及神经胶质,2 d时表达开始下降,5 d时表达再次出现高峰,1 d后AQP4在模型组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6 h时,大脑皮质可见少量的Ngn3阳性神经元,局灶性聚集或散在分布,1 d时海马区出现少量未分化的大颗粒细胞呈Ngn3阳性,5 d时海马区Ngn3阳性细胞数量达到高峰,高表达状态持续至第7 d,模型组各时段Ngn3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QP4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着与脑水肿的程度,对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脑水肿的预防和靶向治疗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创伤性脑损伤后,Ngn3在皮质区神经元呈短暂性表达,可能与脑损伤的应激及神经元损伤有关,海马区未分化的大颗粒细胞可能为神经干细胞,其分化可能参与脑损伤后的神经元再生。
【学位单位】:大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651.15
【部分图文】:

模型图,模型,大鼠,砝码


玻璃导管被牢固固定于铁支架台上,顶端安置一个定滑轮装置,玻璃导管下方离实验台面 15 cm 处放置金属承重台及麻醉后实验大鼠。细鱼丝线悬吊砝码使其底部处于水平状,底面与大鼠头部摆放部位相平行,以保证打击时撞击面处于水平。大鼠头顶部固定 头盔 ,可避免局部颅骨损伤,同时可以使砝码对大鼠头颅的打击力呈弥散分布,造成大脑组织弥散损伤。所有实验动物均选择 10% 的水合氯醛 3.5 ml/Kg 腹腔麻醉,模型组根据伤后时间 6h,1d,2d,5d,7d 麻醉后断颈处死取材(脑组织),每个时间点另取1 只 SD 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麻醉后断颈处死取材(脑组织),一部分采用 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一部分置于消毒冻存管冻存于 -86℃ 冰箱保存。图 1 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打击装置Fig 1 Strike device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odel

外观,大脑,色泽,挫裂伤


大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3 章 结 果3.1 形态学观察3.1.1 大体形态观察正常对照组大脑形态完整,色泽明亮,被膜下无点状出血,血管走行及质的沟回纹理清晰(图 2A);模型组大脑形态完整,色泽暗红,可见脑实血、呈水肿样,局部有脑实质挫裂伤改变,血管走行及脑实质沟回纹理模糊2B)。

外观形态,神经细胞


可见脑实质充血、呈水肿样,局部有脑实质挫裂伤改变,血管走行及脑实质沟回纹理模糊(图2B)。3.1.2 显微形态观察H-E 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大脑皮质及海马区组织清晰、结构完整,神经元密集、排列整齐,神经细胞胞浆丰富,胞质染色淡,细胞核居中,核仁明显,海马区颗粒层边缘可见少量未分化的大颗粒细胞,胞浆丰富(图3A-B)。 TBI 模型组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结构神经细胞排列凌乱,神经细胞数量图 2A 正常对照组大鼠脑外观形态。Fig 2A Brain appearance of normalcontrol group rats.图 2B TBI 模型组(1 d)大鼠脑外观形态,“↑”示脑挫裂区。Fig 2B Brain appearance of TBI rats modelafter 1d. “↑” showing contusion andlaceration of brain.AB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梅花;陈贵珍;贾万钧;孙汝亮;胡丙杰;;改良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实验模型[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3年07期

2 张巧梅;谢亚宁;王强;;Neurogenin基因家族对疾病治疗前景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年02期

3 陶靖,葛坚,黄冰,卓业鸿,陈慧怡,郭彦,陈系古;胚胎干细胞源性与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与分化的特性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刘玉新,姚新福,尹维刚;脑海马结构研究进展[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0年03期



本文编号:2868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868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3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