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IL-6、CRP及sCD40L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19:09

  本文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IL-6、CRP及sCD40L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表明[1-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目前,超声检测颈动脉是检测斑块不稳定性的最常用手段,但需要先进的仪器设备,且受操作者技术水平影响较大,不能大规模推广。所以找出简便有效的血清学指标对预测斑块的稳定性,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人提出[3],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反应血小板激活的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sCD40L)及反应炎性反应程度的主要致炎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水平,探讨它们与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IL-6、CRP及sCD40L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早期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纳入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并通过影像学(如头颅CT或(和)头颅MRI)检查结果加以证实。(2)按照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组(vulnerable plaque,VP)29例、稳定斑块组(stable plaque,SP)31例和无斑块组(no carotid plaques,NP)35例共三个亚组。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其中不稳定斑块组0例,稳定斑块组8例,无斑块组42例),经影像学(头颅CT或(和)MRI)检查无梗死者。(3)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48小时内和第14天血清中IL-6、sCD40L水平,同时测定入院时CRP、血压(blood pressure,BP)、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次日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脂(lipids),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标准(见附录A)对脑梗死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和入院第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依据发病一天后的CT或(和)MRI检查计算责任梗死灶体积,将患者分为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观察不同梗死体积组的血清IL-6、CRP、sCD40L水平有无差异,统计分析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及对照组的IL-6、CRP、 sCD40L水平的差异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占总患者的比例为63.2%,其中伴有不稳定斑块的患者比例为30.1%。(2)急性脑梗死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入院48小时内,血清IL-6、CRP及sCD40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入院第14天脑梗死患者各亚组血清IL-6、CRP及sCD40L水平均明显低于入院48小时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48小时内及入院第14天,不稳定斑块组血清IL-6、CRP及sCD40L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sCD40L与血清IL-6呈正相关(r=0.874,P=0.000),与血清CRP呈正相关(r=0.816,P=0.000),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197,P=0.039),与入院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227,P=0.016);血清IL-6与血清CRP呈正相关(r=0.786,P=0.000),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215,P=0.021),与入院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65,P=0.000);血清CRP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195,P=0.041),与入院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284,P=0.006)。(6)与入院48小时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亚组(VP组、SP组、NP组)入院第14天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小时内急性脑梗死各亚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发病14天急性脑梗死各亚组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7)不同梗死灶体积的脑梗死患者,其血清IL-6、CRP及sCD40L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不同性质斑块的脑梗死患者血清IL-6、CRP及sCD40L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提示三项指标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有关。(2)sCD40L与IL-6,CRP呈正相关,并且能够反映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3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5
  • 材料与方法15-22
  • 结果22-30
  • 讨论30-35
  • 结论35
  • 本研究不足之处35-36
  • 小结36-37
  • 参考文献37-41
  • 综述:sCD40L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探讨41-52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8-59
  • 致谢59-60
  • 个人简历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瞿萍;夏兰;陈贵海;;炎症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0年13期

2 何国林;曹秉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年06期

3 曹鸿霖;涂传清;;CD 40/CD 40L与血栓性疾病研究进展[J];血栓与止血学;2008年04期

4 杨溪瑶;朱峰;;颈动脉彩超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08期

5 李毅;孙瑞红;肖玲;毕胜;;MMP-9及NF-κB对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4期

6 刘书来;董瑞国;;颈动脉系统粥样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17期


  本文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IL-6、CRP及sCD40L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329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8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