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俯卧位通气时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影响的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0 19:05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常见危重症,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并影响其生存质量[1-3];发生率约占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患者的10%,机械通气患者的24%,病死率高达40%[4]。感染、创伤、休克、误吸、重症急性胰腺炎、烧伤等为其主要病因[5]。目前,呼吸支持仍是ARDS治疗的唯一可能有效手段,尽管患者得到了ICU救治,但其病死率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上海地区也高达60%[3],因此为ARDS患者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手段,是其救治的关键。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在1976年首次被提出[6],是有创机 

【文章来源】: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0,13(0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俯卧位通气时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影响的Meta分析


文献筛选流程

病死率,患者,森林


1.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8 h组28 d病死率结果:ARDS患者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8 h组28 d病死率比较:3篇RCT[7-9]中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式,结果显示,仰卧位通气组患者28 d病死率为33.8%(100/338)和俯卧位通气<8 h组患者28 d病死26.51%(88/3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95%CI(0.71,1,14),P=0.38],见图2。2.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8~16 h组28 d病死率结果:ARDS患者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8~16 h组28 d病死率比较:3篇RCT[9-11]中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33%),采用固定效应模式,结果显示,仰卧位通气组患者28天病死率为32.76%(134/409)和俯卧位通气8~16 h组患者28天病死率32.14%(144/4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0.81,1.19),P=0.85],见图3。

病死率,患者,森林


2.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8~16 h组28 d病死率结果:ARDS患者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8~16 h组28 d病死率比较:3篇RCT[9-11]中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33%),采用固定效应模式,结果显示,仰卧位通气组患者28天病死率为32.76%(134/409)和俯卧位通气8~16 h组患者28天病死率32.14%(144/4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0.81,1.19),P=0.85],见图3。3.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16 h组28 d病死率结果:ARDS患者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16 h组28 d病死率比较:3篇RCT[12-14]中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36%),采用固定效应模式,结果显示,仰卧位通气组患者28 d病死率为50%(155/310)和俯卧位通气>16 h组患者28 d病死率22.19%(75/3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8,95%CI(0.46,0.74),P<0.0001],见图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正压设定的方法[J]. 程江丽,杨杰,康焰.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9(06)
[2]俯卧位通气治疗重度ARDS40例临床效果分析[J]. 谢国林.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21)
[3]俯卧位通气持续时间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的影响[J]. 周俊杰,吴实正,肖伟,黄文涛,徐小强,陈赞美,罗琼湘.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02)
[4]俯卧位通气改善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的临床分析[J]. 张华伟,王耀丽,张鹏,李鹏飞,雷洋,周健.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8(01)
[5]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J]. 施卉,任成山.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3(04)
[6]乙酰化白藜芦醇通过调节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减轻海水淹溺型急性肺损伤[J]. 马李杰,李艳燕,赵诣林,刘雪英,谢永宏,梁力,南岩东,穆德广,李王平,金发光.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3(01)
[7]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01)
[8]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J]. 马晓春,王辰,方强,刘大为,邱海波,秦英智,席修明,黎毅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6(12)



本文编号:3507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3507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f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