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激素对增生性瘢痕形成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褪黑激素对增生性瘢痕形成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建立动物模型研究褪黑激素对增生性瘢痕的影响。研究方法:1.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设褪黑素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每天腹腔内注射褪黑激素,给予剂量为5.0mg/kg(按体重计算,动物需注射褪黑激素溶液在10.2ml—13.4ml之间);空白对照组:每天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参照褪黑素生物学作用设计给药时间为每晚8点左右。饲养6星期后,记录拍照、收集瘢痕组织、固定标本。2.记录创面愈合时间,观察创面的水肿、出血及分泌物的多少,评估炎症反应程度;按瘢痕凸出正常皮肤表面厚度、颜色及硬度评价瘢痕增生程度。3.标本切片后,用HE染色组织后拍照,图像用Image-Pro Plus6.0软件测量瘢痕厚度,分析实验组及对照组差异。4.使用天狼星红染色后拍照,图像用Image-Pro Plus6.0软件测量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对比两组差异。5.使用免疫组化法染色后拍照,图像用Image-Pro Plus6.0软件测量α-SMA蛋白所占面积百分比,对照两组差异。6.采用Western-blot检测褪黑激素对TGF-β1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实验组在术后第3天时创面分泌物减少、红肿消退,而对照组分泌物仍较多,水肿未完全消退。实验组在术后第19天时痂皮脱落、创面愈合;对照组23天时痂皮脱落、创面愈合。第42天时观察瘢实验组痕增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瘢痕组织厚度为920.30±227.56μm,对照组厚度为1033.10±263.59μm,对照组瘢痕增生程度强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Ⅰ型胶原含量0.115±0.051%,对照组Ⅰ型胶原含量为0.148±0.043%;Ⅲ型胶原含量实验组为0.145±0.041%,对照组含量为0.121±0.034%。实验组Ⅰ型胶原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Ⅲ型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α-SMA含量0.136±0.014%,对照组α-SMA含量为0.255±0.015%,对照组α-SMA含量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中TGF-β1蛋白含量0.310±0.060,对照组TGF-β1蛋白含量0.65±0.04,实验组TGF-β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结果可以证明褪黑激素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调节Ⅰ、Ⅲ型胶原含量比例,降低TGF-β1蛋白含量,减少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作用。证明褪黑激素能够减轻瘢痕增生。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 褪黑激素 兔耳瘢痕模型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4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8
- 前言8-13
- 实验材料及方法13-23
- 动物模型13-14
- 1 实验材料13
- 2 实验方法13-14
- 标本染色14-23
- 1 主要实验试剂14-15
- 2 主要实验设备15-17
- 3 操作步骤17-23
- 实验结果23-29
- 讨论29-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6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36-37
- 攻读期间取得成果37-38
- 致谢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贵友,刘伟华,戴尧仁;植物中的褪黑激素及其功能[J];中草药;2003年01期
2 Birau N ,冯凭;人类褪黑激素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6年02期
3 Miles A ,张本节;褪黑激素与精神病学[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9年02期
4 ;褪黑激素——医学的新发现[J];科技智囊;1997年02期
5 熊仁平,周克福;褪黑激素与癌症[J];中国药业;1998年05期
6 仇明;使青春永驻的神奇荷尔蒙——褪黑激素[J];服务科技;1998年02期
7 华明锋;半夜醒来别开灯[J];农村百事通;1999年05期
8 曹国煌;对褪黑激素的最新了解[J];食品与生活;1996年06期
9 李浩然;;褪黑激素是食品还是药品[J];药物与人;1997年Z1期
10 安沂华,戴钦舜,刘恩重;褪黑激素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红平;王文锋;张兆霞;赵红卫;姚思德;;褪黑激素的瞬态产物及其性质[A];四川成都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林枫;卢德勋;孙海洲;珊丹;赵秀英;;光照和褪黑激素在动物营养分配中的应用[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王化虹;徐玲;陈宝雯;;褪黑激素对大鼠远端结肠运动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5年全国胃肠激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季林丹;徐进;吴东东;谢思达;邓亮生;张亚平;;褪黑激素通路基因多态性与日照时间的关联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何春波;刘桂琼;姜勋平;;褪黑激素受体基因进化机制研究[A];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李利华;饶煜;库宝善;;褪黑激素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A];第九届中国神经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徐玲;王化虹;陈宝雯;;褪黑激素对大鼠远端结肠运动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张海霞;姜晓满;刘满仓;;HPLC-UV同时测定蜥蜴大脑中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褪黑激素[A];西北地区第三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八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文勇立;;牦牛褪黑激素合成酶基因AA-NAT和HIOMT的差异表达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葛宝坤;左国华;王云凤;;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进口保健食品中褪黑激素的方法研究[A];天津市第十二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铮奎;褪黑激素何以长盛不衰?[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王智;褪黑激素类产品成为商家争夺热点[N];市场报;2002年
3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魏海军;褪黑激素埋植剂[N];河北科技报;2003年
4 齐继成;褪黑激素风靡美国[N];医药经济报;2001年
5 美讯;褪黑激素治疗失眠无效?[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林东升;褪黑激素为毛皮业增效[N];农民日报;2002年
7 郭振东;神奇的“褪黑激素”[N];医药经济报;2000年
8 知陶;褪黑激素保护脑组织?[N];医药经济报;2003年
9 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 谷子林;獭兔养殖问题解答[N];河北科技报;2012年
10 杨福顺;我国褪黑素市场“叫好不叫座”[N];中国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飞;单色光诱导的豚鼠近视眼中黑视素和褪黑激素受体-1A表达变化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胡蓉芳;ICU患者睡眠、褪黑激素分泌及非药物干预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3 陈少雅;褪黑激素对HeLa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及相关作用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明伟;褪黑激素对增生性瘢痕形成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2 李娜;不同光照周期及褪黑激素对獭兔生产性能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3 杜高伟;褪黑激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4 李晓宁;鸡褪黑激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肖峰;外源褪黑激素对狐季节性繁殖与冬毛生长的影响及引进芬兰狐精液品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唐春祥;褪黑激素主动免疫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7 何兰花;褪黑激素被动免疫对母鸭卵泡发育和生殖内分泌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8 赖平;褪黑激素与能量平衡状态对大鼠RFRP-3表达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3年
9 何良军;褪黑激素RI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测定试验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10 彭焕伟;饲喂褪黑激素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褪黑激素对增生性瘢痕形成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6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47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