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6-27 22:03
本文关键词: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血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变化特点,并研究其对临床的意义。方法:本研究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2010年3月~2014年4月收入院的符合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的患者200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记录患者入院时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入院时的生命体征、机械通气时间、基础疾病、病原学资料、衰竭器官的个数以及住院时间,入院24h内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CRP、 PCT、血沉、电解质等检查,入院时及入院后24h测定动脉血LAC浓度,并计算24h乳酸清除率,记录血RDW、 MCV、 WBC、 CRP、 PCT和Cr等数据。以入院患者24h内指标的最差值计算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 (APACHEⅡ) 。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性休克组和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组,根据RDW是否升高及升高的水平将患者分为RDW14.0%、14.0%≤DW16.0% 16.0%≤RDW18.0 和RDW≥8.0%四组,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统计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正态分布分布的定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采用Spearman's相关分析对RDW与血沉、CRP、 PCT、 LAC以及APACHE 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在单因素分析观察对象各项临床指标的基础上,对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各因素对住院期间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1)死亡组在年龄、WBC、MCV、 Cr、APACHEⅡ评分、CRP、 LAC、 PCTs、RDW以及衰竭器官的个数均大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的HB、24h乳酸清除率均大于死亡组(P0.05);两组HCT、 PLT、 PaO2、血沉、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组患者的年龄、RDW、Cr、PCT、 CRP、 LAC、 MCV和APACHE Ⅱ评分大于脓毒性休克组,24h乳酸清除率小于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组(P0.05),脓毒性休克组与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组之间在WBC、 HCT、HB、血沉、PaO2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 Spearman's相关分析显示,RDW与C RP、LAC、 24h乳酸清除率、APACHE Ⅱ评分以及PC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0、0.575、0.534、0.546、0520, P0.05)。 (4) RDW14.0%、14.0%≤DW16.0%、16.0%≤RDW18.0和RDW≥18.0%四组不同水平RDW之间比较,在病死率、LAC、24h乳酸清除率、PCT、CRP、 APACHE Ⅱ评分、住院天数以及器官衰竭的个数之间明显不同,(P0.05),随着RDW值的增高,病死率、LAC、PCT、CRP、ACHE Ⅱ评分、住院天数以及器官衰竭的个数也随之升高,而24h乳酸清除率是降低的。(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CRP、 RDW、 LAC、 PCT、 24h乳酸清除率以及APACHE Ⅱ评分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L AC、 24h乳酸清除率以及PCT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6) PCT、APACHE Ⅱ评分、AC、 24h乳酸清除率以及RDW联合LA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2、0.935、0.753、0.878、0.921,RDW联合LAC的敏感性为0.928,特异性为0.786。结论:RDW是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DW联合LAC可以提高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判断能力。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 红细胞分布宽度 变化特点 临床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59.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2
- 前言12-14
- 研究现状、成果12-13
- 研究目的、方法13-14
- 1 对象与方法14-18
-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14
- 1.2 诊断标准14-16
- 1.3 排除标准16
- 1.4 方法16-18
- 2 结果18-26
- 2.1 患者的基本情况18
- 2.2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18-20
- 2.3 脓毒性休克组与脓毒性休克合并MODS组基本资料的比较20-21
- 2.4 患者RDW与CRP、LAC、PCT、APACHE Ⅱ评分相关性分析21
- 2.5 不同RDW水平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21-22
- 2.6 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22-23
- 2.7 RDW联合LAC以及其他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23-26
- 3 讨论26-36
- 3.1 脓毒症概述26-27
- 3.2 RDW概述27-28
- 3.3 RDW与脓毒症28
- 3.4 脓毒性休克时HB、HCT的变化28-30
- 3.5 RDW与炎症因子30-31
- 3.6 RDW与炎症反应31-32
- 3.7 RDW与LAC32-33
- 3.8 RDW与氧化应激33-35
- 3.9 RDW与APACHEⅡ评分35-36
- 4 小结36-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4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4-45
- 附录45-51
- 综述51-58
- 综述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海波,周韶霞,杨毅,黄英姿,郑瑞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血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1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4913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