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ASTRAL评分对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1个月预后判断效果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31 21:22

  本文关键词:ASTRAL评分对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1个月预后判断效果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ASTRAL评分 前循环 后循环 急性脑梗死 预后 评估


【摘要】:目的探讨ASTRAL评分对前循环、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个月预后判断效果的不同,为该评分在临床上的准确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重症科、康复科住院且经颅脑核磁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根据梗死灶供血区的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前循环急性脑梗死组(481例)和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组(211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4小时内进行ASTRAL评分、NIHSS评分、m RS评分,同时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登记患者详细的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并进一步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以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个月预后为研究终点,对所有入组的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预后良好定义为发病1个月m RS评分≤2分,预后不良定义为发病1个月m RS评分2分或死亡。随访主要通过电话或者到我院门诊随访。绘制ASTRAL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完成对ASTRAL评分对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判断的比较分析,探讨ASTRAL评分对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个月预后判断的效果。结果1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组患者预后良好组ASTRAL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STRAL评分的6个评分项目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有差异。前循环急性脑梗死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就诊时间、急性期血糖、意识水平、NIHSS及ASTRAL评分这6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野范围缺损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后循环急性脑梗死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就诊时间、视野范围缺损、急性期血糖、意识障碍、NIHSS及ASTRAL评分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分值的增加,两组患者的不良预后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4 ASTRAL评分判断前循环急性脑梗死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判断后循环急性脑梗死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8,两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RAL评分识别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预后的最佳界值分别为22分和19分。结论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个月时,ASTRAL评分对患者的预后情况有较好的判断效果。2 ASTRAL评分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较高,与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相比,ASTRAL评分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预后判断效果更好。
【关键词】:ASTRAL评分 前循环 后循环 急性脑梗死 预后 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英文缩略表10-12
  • 引言12-14
  • 第1章 临床研究14-32
  • 1.1 材料与方法14-18
  • 1.1.1 研究对象14
  • 1.1.2 诊断标准14
  • 1.1.3 纳入标准14
  • 1.1.4 排除标准14-15
  • 1.1.5 研究方法15-16
  • 1.1.6 重要指标的记录说明16-17
  • 1.1.7 严格执行质控17
  • 1.1.8 统计学方法17-18
  • 1.2 结果18-24
  • 1.2.1 基线资料18
  • 1.2.2 前循环梗死组与后循环梗死组基线资料比较18-20
  • 1.2.3 ASTRAL评分与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的关系20-22
  • 1.2.4 ASTRAL评分判断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分析22-23
  • 1.2.5 ASTRAL评分对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的比较23-24
  • 1.3 讨论24-29
  • 1.3.1 研究背景24-25
  • 1.3.2 ASTRAL评分判断急性脑梗死预后的机制及优缺点25-27
  • 1.3.3 ASTRAL评分对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1预后的判断效果27-28
  • 1.3.4 ASTRAL评分在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预后判断效果的比较28
  • 1.3.5 不足与展望28-29
  • 1.4 小结29
  • 参考文献29-32
  • 第2章 综述 脑梗死预后的研究进展32-46
  • 2.1 脑梗死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32-35
  • 2.1.1 年龄32-33
  • 2.1.2 起病至入院的延迟时间33
  • 2.1.3 血压水平33
  • 2.1.4 血糖水平33-34
  • 2.1.5 心房纤颤34
  • 2.1.6 并发症34
  • 2.1.7 白细胞34-35
  • 2.1.8 C-反应蛋白35
  • 2.1.9 尿酸35
  • 2.1.10其他35
  • 2.2 常用的脑梗死预后评估量表及最新提出的量表35-42
  • 2.2.1 研究背景36-37
  • 2.2.2 改良Rankin量表(mRS)37
  • 2.2.3 BI量表37-38
  • 2.2.4 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38
  • 2.2.5 六个简单变量(SSV)量表38-39
  • 2.2.6 iScore评分39
  • 2.2.7 洛桑评分(ASTRAL)39-41
  • 2.2.8 PLAN评分41
  • 2.2.9 卒中博洛尼亚预后算法(BOAS)量表41
  • 2.2.10 年龄和NIHSS评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SPAN-100量表41-42
  • 参考文献42-46
  • 结论46-47
  • 附录47-60
  • 致谢60-61
  • 导师简介61-62
  • 作者简介62-63
  • 学位论文数据集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观松;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01年03期

2 李桂英,孟秋云;欣坦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7期

3 马可夫,楮晓凡;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测定[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1期

4 郑晓红;硫酸镁佐治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3年09期

5 李玲,刘吉录;联合黛安神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4年04期

6 彭华,郭洪志;急性脑梗死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4年02期

7 徐义祥;急性脑梗死124例诊治体会[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张清华,赵培;添加抗炎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1期

9 郭百海;周丽;;经颅超声多普勒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S2期

10 翁保慧;;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菊明;;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A];2007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允岭;;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学说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脑病诊治新进展高级研讨班专家讲义及论文汇编[C];2010年

3 毛锐;聂志余;靳令经;封亮;陈玉辉;李云霞;;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类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张小雨;张凤;王栋;张媛媛;李晓红;;急性脑梗死后血糖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研究[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5 耿亚兰;钟传林;杨清桦;;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监测的临床意义[A];贵州省医学会第八届神经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延文;;克栓酶两种剂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赵路清;崔爱勤;刘锦峰;张运生;王惠聪;郭学英;刘改生;郭志昌;;不同剂量金尔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吴云成;赵永波;谈永基;乔健;吕传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刘军;富昭;鱼博浪;张明;丁晖;吴兰琴;邵莹;刘庆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A];人体断面数据获取与图像处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苏庆杰;陈志斌;蔡美华;王W,

本文编号:767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767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f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