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趋电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08:36

  本文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趋电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脑皮层 星形胶质细胞 外源性电场 细胞迁移


【摘要】:目的:颅脑创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伤后患者出现感觉、运动障碍及意识和行为改变的情况并不少见,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降低颅脑创伤所致高致残率受到广泛重视,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也就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细胞的迁移对组织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已被证实,因此,电场作用下的细胞迁移在神经修复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主要讨论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条件及外源性电场对其形态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首先选择SD大鼠和人的大脑皮层进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确立两者培养的最适宜条件,经过纯化及鉴定后用于趋电性研究。通过设立空白对照组及电场强度梯度来明确电场及电场强度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结果: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在无电场作用下表现为随机运动,在电场作用下仍未出现明显的形态学变化,以随机运动为主,但是其迁移速度较对照组有所增快。人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在无电场作用下变现为随机运动,在电场作用下其细胞形态表现为垂直于电场方向的重新排布,同时细胞会向正极迁移,且其迁移速度及趋电方向性与电场强度成正相关。结论:短时间(≤4h)外源性电场作用下,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未表现出明显的趋电性。人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趋电性明显,在电场作用下细胞表现为垂直于电场方向排列和向正极迁移,且趋电性随电场强度增强而增加。不同物种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的趋电性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关键词】:大脑皮层 星形胶质细胞 外源性电场 细胞迁移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51.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缩略图表8-11
  • 前言11-15
  • 第一部分 体外SD大鼠和成人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15-33
  • 1 材料15-19
  • 2 方法19-26
  • 3 结果26-30
  • 4 讨论30-33
  • 第二部分 体外SD大鼠和成人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趋电性的研究33-51
  • 1 材料33-36
  • 2 方法36-41
  • 3 结果41-47
  • 4 讨论47-51
  • 结论与展望51-56
  • 研究结论51
  • 研究展望51-56
  • 参考文献56-59
  • 致谢59-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清安;何国祥;;内源性电场及其生物学效应探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小伟;低氧预处理促进表皮细胞趋电性迁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朱侃;细胞趋电性迁移方向调控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闫小龙;肺癌A549细胞趋电性及其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U,

本文编号:842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842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2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