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切牙整体移动诱导方案的验证和评价
本文选题:诱导 + 下颌切牙 ; 参考:《医用生物力学》2014年04期
【摘要】:目的对切牙整体移动的儿童诱导方案进行可行性、有效性分析和评价,估算和分析牙齿表面所受力的大小、方向以及位置。方法采用CT扫描一个正畸儿童患者的下颌,由此建立下颌切牙、牙周膜、牙槽骨的三维实体模型。然后,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计算得到牙周膜外表面的初始应变分布,并将牙周膜外表面的正应变作为牙移动的外部骨重建激励,模拟分析连续更换两次诱导器的诱导效果。结果牙齿的每周移动量约为0.27 mm,1个诱导周期即1个月移动的总位移量约为1 mm,与实际临床上诱导的效果吻合。结论本研究结果验证了儿童诱导器对切牙的整体移动具有可行性,为临床的诱导方案制定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effectiveness and position of the children's induction scheme for the overall movement of incisor teeth, and to estimate and analyze the size, direction and position of the force on the surface of the teeth.Methods A three-dimensional solid model of mandibular incisor, periodontal ligament and alveolar bone was established by CT scanning of the mandible of a orthodontic child.Then, the initial strain distribution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periodontal membrane was calculated by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baqus, and the positive strain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periodontal membrane was used as the external bone reconstruction excitation of tooth movement.Results the weekly movement of teeth was about 0.27 mm, and the total displacement of one induction period was about 1 mm,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linical effect.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hild inducer for the overall movement of incisor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linical induction schemes.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项目(JA11010) 福建省科技厅项目(2012Y4007
【分类号】:R7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丁,程碧焕,罗颂椒,吕涛;上颌尖牙远中整体移动的阶段应力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2 Nir Shpack;Moshe Davidovitch;Ofer Sarne;Narchos Panayi;Alexander D.Vardimon;王瑞端;;整体移动和倾斜移动技术内收尖牙治疗时间及支抗控制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年01期
3 王凡;白玉兴;祁鹏;周洁珉;厉松;岐红恩;;无托槽隐形矫治尖牙整体移动的生物力学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07年02期
4 金友仁,沈言备,马光生,叶炳飞,吴俊培,谢佑恒,郭曾珍,马建民,达式金;上颌骨整体移动矫正颌骨畸形的初步报告[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1年04期
5 李克非;林珠;;尖牙远中移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2年04期
6 王增全,黄春活,周辉霞,刘泽强;两种推磨牙向后矫治器临床应用比较[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7 王晓玲;徐宝华;梁伟;王淑玉;刘崇;;舌侧矫治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有限元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8年02期
8 张彬;王洋;冯宝华;李金源;倪明;;下颌前磨牙弯曲牙根生物组织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王晓玲;徐宝华;梁伟;王淑玉;刘崇;;舌侧与颊侧正畸上颌第一磨牙应力的有限元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10 沈真祥;;上颌尖牙后移及其技术[J];口腔医学研究;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晶;张志民;;活动矫正器对牙齿整体移动的临床观察[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2 钱英莉;樊瑜波;刘展;;尖牙整体移动过程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3 程碧焕;白丁;罗颂椒;吕涛;;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动态应力分析[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董子静;荣起国;梁炜;林久祥;徐宝华;;上切牙在唇、舌侧正畸中转矩差异的三维有限元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5 汪智强;汪联弟;汪星瑞;;方丝弓技术矫治牙列间隙[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王宁;段银钟;郑虹;;GMD远移磨牙的临床研究[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林久祥;;Tip-Edge矫正技术——新一代直丝弓技术[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8 周彦恒;胡炜;傅民魁;王兴;林野;;下颌前突畸形——口腔正畸与正颌外科的联合矫治[A];第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9 李诗佩;;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的应用[A];浙江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杨自仙;马子惠;;正畸治疗新进展——直丝弓矫治技术[A];玉溪市医学会第八届口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武建潮;微型双皮质双侧支抗种植体在牙齿移动中的支抗作用与生物力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田野;不同高度牙槽骨的上颌前牙内收时牙周膜初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南昌大学;2007年
2 王晓玲;舌侧正畸治疗上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3 黄纯;不同角度磨牙后倾曲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有限元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4 苏杰华;上颌前牙整体内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5 李志华;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时牙周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江西医学院;2000年
6 陈莉莉;快速上颌扩弓保持与复发的动物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74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77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