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去除牙面正畸残留粘结剂方法的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0-03-21 16:22
【摘要】: 目的:口腔固定矫治是一种高效的正畸矫治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但在矫治过程中,由于酸蚀及口腔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托槽的粘结及残留粘结剂的去除,对牙釉质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口腔固定正畸治疗对牙釉质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去除牙面上残留的粘结剂是口腔正畸专业重要的研究课题。如去除方法不当极易造成牙釉质表面的组织丧失和损害,使其粗糙度增加而易导致菌斑附着形成平滑面龋,或粘结剂没有完全去除干净而使牙面变色影响美观。目前,临床上去除粘结剂最常用的方法为打磨,但在操作时较难控制。如打磨过少容易在牙面上残留粘结剂;而打磨过多,则牙釉质损失量较大,且表面留有划痕,造成牙面粗糙度增加,从而易形成菌斑、牙石和色素沉积。其它方法如:超声洁治、喷砂、粘结剂去除钳等,理论上可以减少对牙釉质表面的损伤,但各有其优缺点。超声洁治如使用不当可对牙面造成较深的划痕,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抛光处理。喷砂后是否需要进一步抛光还存在一些争议。矽粒子是最近研究较多的一种打磨抛光材料,它内含抛光粒子,且硬度介于粘结剂与釉质之间,使用时不易造成釉质的损伤,根据使用时所加压力的不同可以具有双重效果,即打磨、抛光一次完成。但有研究表明单独使用矽粒子可明显延长打磨时间。粘结剂去除钳对牙釉质表面的损伤较少但是粘结剂不易完全去除。牙面经一系列正畸治疗及处理后,会造成一定的牙釉质损失,研究表明牙釉质损失量介于1~52um之间。从临床观点来看,釉质损失量较整个釉质厚度而言是不显著的,与表面粗糙度相比较其对一些并发症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本实验中以牙釉质表面粗糙度为主要评价指标。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几种去除残留粘结剂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其效果进行实验室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借助15倍的放大镜,挑选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健康前磨牙70颗(年龄12~16岁,平均14岁)。要求牙冠表面釉质完好,无龋坏、无裂纹、非四环素牙、非氟斑牙、无缺损、折裂;未经任何化学药物处理,如双氧水等。将所有离体牙常规清洁牙面,编号,使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所有牙齿颊面中心位置的粗糙度。然后常规粘结托槽:清洁牙面,气枪吹干,将37%磷酸均匀涂于前磨牙颊面的中央,涂布面积稍大于托槽底面积,酸蚀60秒,然后用气枪冲洗30秒,压缩空气吹干,按京津釉质粘结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托槽粘结。离体牙粘结托槽10分钟后全部放置于37℃生理盐水中一周。用托槽去除钳去除全部托槽。将离体牙随机分成7组,每组10颗。第一组:碳钨钻+抛光杯组;第二组:碳钨钻+矽粒子组;第三组:碳钨钻+喷砂组;第四组:超声洁治+抛光杯组;第五组:超声洁治+矽粒子组;第六组:超声洁治+喷砂组;第七组:矽粒子组。每组经不同方法处理并记录处理时间,再次测量牙面粗糙度,并用15倍放大镜观察牙面处理后粘结剂残留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每组随机选一个样本和一对照牙(标准同实验)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用金刚砂高速车针切取实验部位大小约5mm×5mm,厚约2~3 mm的标本,用大量汽雾水冲洗20秒,超声波清洗器清洗10分钟,放入37℃恒温干燥箱干燥24小时。离子镀膜仪喷金,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方法处理后及正常釉质的表面形态结构。利用SPSS16.0软件包对表面粗糙度变化值、处理时间、ARI进行统计学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各组的表面粗糙度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使用碳钨钻的三种方法中,第一、三组粗糙度值增加,不能达到正畸的临床要求。而第二组的粗糙度值减小,符合正畸的临床要求。在使用超声洁治的第四、五、六组的粗糙度值均减小,符合正畸的临床要求。联合或单独使用矽粒子的第二、五、七组的粗糙度值也减小,符合正畸的临床要求。 2各组处理时间有统计学意义。以第一、二、三组所用时间最短,第四、五、六组次之,而第七组所用时间最长。 3牙面经不同方法处理后牙面的粘结剂残留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第七组与第一、三、六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各组无统计学意义。 4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牙面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经矽粒子处理后,表面划痕较浅,牙面的损伤较小。 结论:1使用碳钨钻的工作效率最高,但是可以造成釉面的损伤,使粗糙度增加。但是矽粒子可对其损伤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减小粗糙度。 2超声洁治配合抛光、矽粒子及喷砂处理后牙面的粗糙度及釉面形态均能满足正畸的临床要求。 3单独使用矽粒子对釉面的损伤较小、粘结剂残留指数也较小,但是工作效率较低。 4利用碳钨钻对釉面初步处理后,再用矽粒子对其进行打磨抛光,则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对釉面造成的损伤减小。此为较好的使用方法。但应在使用碳钨钻时避免对釉面造成无法弥补的损伤。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83.5
本文编号:2593600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8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吕霞;不同砂体喷砂抛光后牙釉质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2 刘筱琳,吴海树;陶瓷托槽的粘结强度评价[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4年01期
3 胡炜,傅民魁,谢以岳,王勤,程绰约;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J];口腔正畸学;2001年02期
4 舒广;罗旭;许天民;;四种方法去除牙面正畸树脂粘结剂的效果评价[J];口腔正畸学;2007年03期
5 李惠山;吴海燕;刘红彦;;不同氟处理方法对托槽抗剪强度影响的对比研究[J];口腔医学;2008年04期
6 文永斌;李晓智;艾彦;周建;;酸蚀时间对牙釉质粘接剂剪切强度影响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7 徐延;王瑾;;酸蚀后用氟对托槽粘结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8 付善民,丁寅,史真,曹猛,周红生;牙釉质表面处理仪研制及其对离体牙抛光效果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9 王永兰,吴陈炫,陈东来,董亚利;超声洁治术后不同牙面抛光方法的研究[J];天津医药;2005年09期
,本文编号:2593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5936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