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蜂窝式移动电话的使用与腮腺上皮源性肿瘤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04:14
【摘要】: [目的]探讨蜂窝式移动电话的使用与腮腺上皮源性肿瘤的发病的关系。 [方法]选择1993年1月至2010年3月本院收治的所有上皮源性腮腺肿瘤病例作为病例组研究对象,共研究670例。对照组病例完全随机选自1993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口腔科病区收治的非唾液腺肿瘤病例,共研究2072例。对其蜂窝式移动电话使用情况和腮腺肿瘤病情进行问卷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蜂窝式移动电话的应用与腮腺上皮源性肿瘤的发病的影响。 [结果]在腮腺上皮性良性肿瘤组(OR=0.494,95%CI=0.391-0.625)、多形性腺瘤组(OR=0.498,95%CI=0.369-0.673),暴露与否不构成危险因素。尚不能认为使用蜂窝式移动电话对腮腺上皮性恶性肿瘤(OR=1.171,95%CI=0.746-1.893)、粘液表皮样癌(OR=1.205,95%CI=0.478-1.932)发病风险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首次使用蜂窝式电话越早(10年)、实际累计使用蜂窝式电话时间越长(10年),腮腺上皮性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腮腺上皮性良性肿瘤、粘液表皮样癌的患病风险增加。每日通话时间2.5h,腮腺上皮性良性肿瘤(OR=5.014,95%CI=1.920-13.092)、多形性腺瘤(OR=8.294,95%CI=3.144-21.880)、腮腺上皮性恶性肿瘤(OR=6.782,95%CI=1.774-25.928)、粘液表皮样癌(OR=11.613,95%CI=2.123-63.524)的患病风险增加。累计通话时间1351-4320h(OR=12.234,95%CI=4.823-31.032)、4320h(OR=9.040,95%CI=8.436-9.644)是腮腺上皮性良性肿瘤患病的危险因素。累计通话时间4320h是多形性腺瘤(OR=5.826,95%CI=5.196-6.455)、腮腺恶性上皮性肿瘤(OR=2.662,95%CI=1.795-3.528)的危险因素。 [结论]总体而言,尚不能认为使用蜂窝式移动电话使腮腺上皮性肿瘤患病风险增加。首次使用蜂窝式电话距确诊间隔时间10年,实际累计使用移动电话时间10年,患腮腺上皮性肿瘤风险增加。
【图文】:

多形性腺瘤,良性肿瘤,男性,性别分布


样癌男性占54.7%,女性占45.3%,男女比约为1.21:1。癌在多形性腺瘤组男性占80%,女性占20%,男女比约为4:1,,良性肿瘤病例组为男性占7.3%,女性占42.7%,男女比约为1.34:l。多形性腺瘤组男性占40.7%,性占59.7%,男女比约为1.23:l为0.68:1。(图l一1)

年龄分布,年龄分布,病例,对照组


占总数的79.25%(531/670)。六个组别(对照组、恶性肿瘤组、粘液表皮样癌组、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组、良性肿瘤组、多形性腺瘤组)的不同年龄分布见图1一2及表1一1。表1一1对照组及病例组年龄分布年龄对照组良性肿瘤组多形性腺瘤组恶性肿瘤组粘液表皮样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组 njQ11乙组一14d座通二11 10131584 28262121337Q左口上 0OJ1111口任匕户八月 40JQI)210)l443旧导大L4LO沙荟3030一3940一4950一5960一69鑫70923278306245169151年龄(岁)对照组恶性肿痛婉n一多形粘液表皮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组性脓瘤中样癌组组瘤组组病理诊断图1一2对照组及病例组年龄分布(粗线为中位年龄,箱型上下轮廓线为四分位数,须形线为最大值和最小值,圆点为离群值)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39.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延琳,王嘉陵,程鹏,杨芙蓉;腮腺肿瘤与血液流变学及社会心理因素[J];医学与社会;1999年02期

2 丁刚;应用MRI确定腮腺肿瘤位置[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9年03期

3 李林,许兴旺;腮腺肿瘤48例临床分析[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腮腺肿瘤:细针穿吸活检和(或)冷冻切片检查[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年02期

5 胡树立,李金荣,东耀峻,胡传真,钟林生,李宏礼;腮腺肿瘤183例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8年04期

6 张建设;陈佐华;杨永沛;杨明昌;;腮腺肿瘤65例临床及病理分析[J];口腔医学;1989年01期

7 白建华,王绍奎;左颌窝内软骨瘤误诊为腮腺肿瘤一例报告[J];齐鲁肿瘤杂志;1996年04期

8 鲁中好,李明,徐鲁勇,王延安;腮腺肿瘤术后复发68例分析[J];山东医药;1999年22期

9 宋晓艳,梁立民,柳春明;腮腺肿物231例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10 朱逢木;;颌骨后腮腺肿瘤4例报告[J];中国肿瘤临床;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传亮;黄绪友;田超;宫肇林;;改良式手术切口治疗腮腺肿瘤[A];第八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郑珠妹;薛碧霞;叶钦;;腮腺肿瘤切除术后露脸面罩和绷带应用比较[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元建鹏;张卫东;;MRI在面神经腮腺段的显示作用探讨[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4 梁金杰;;一例双侧腮腺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刘连生;李恒国;欧阳群忠;王芳军;;腮腺Warthin's瘤的CT表现[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6 李文;王小亚;谢兴笔;;保留部分腺体的腮腺切除术——一种较合理的腮腺肿瘤术式[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李生元;李贺娟;贾尚翠;吴春阳;倪和民;;一例犬腮腺瘤的诊断和治疗[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王挥戈;林心强;沈雄;陈家涛;林彬;秦杰生;;腮腺肿瘤外科治疗若干问题的探讨——15年经验的初步总结[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9 韩巍;鲁树坤;;应用彩色能量图结合频谱多普勒诊断腮腺肿瘤[A];2010年超声医学和医学超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杨二虎;梁福英;;77例腮腺肿瘤的临床分析[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张磊;移动:改变生活 服务经济[N];廊坊日报;2009年

2 衡水市第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曹文栋;耳垂下肿块巧识别[N];河北科技报;2003年

3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 王建璋;早期发现癌症并不难(下)[N];保健时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刘燕;3G到底有多fun?[N];中国经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张琳;MOTO: 未来是无缝的吗?[N];网络世界;2004年

6 高长安 康媛 赵宏民;郭振霞:30年孝行感天地[N];保定日报;2010年

7 谢明霞;从唾液看疾病[N];科技日报;2005年

8 机电商会;印度 投资领域 政策 商机[N];国际商报;2002年

9 刘林森;21世纪:开“网络化”汽车[N];解放日报;2001年

10 南方周末记者 黄金萍;两个“失意之王”的最后一搏[N];南方周末;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瑶;蜂窝式移动电话的使用与腮腺上皮源性肿瘤发病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2 袁虎威;潮汕地区腮腺肿瘤临床病理分析[D];汕头大学;2010年

3 陈建端;51例腮腺肿瘤治疗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李彦;3T MR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显示腮腺肿瘤及其与腮腺内面神经和腮腺导管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0年

5 贺芬宜;MS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彩超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黄谢山;耳后肌骨膜瓣在腮腺肿瘤切除手术应用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Pranay Ranta Sakya;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耳后美容入路[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8 王榕;腮腺肿瘤不同手术路径的选择与临床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陈龙;P73及PCNA在良、恶性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10 刘杰;腮腺多形性腺瘤二次复发的多因素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96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596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d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