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5762例非住院颌面部外伤患者回顾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30 11:41
【摘要】:目的:通过对5762例非住院颌面部外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治疗颌面部外伤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5762例非住院颌面部外伤患者,对其性别、年龄、损伤原因、损伤部位及损伤时间进行回顾。运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19.0建立数据库,分类变量用频数表示,对男性、女性两组间相应数据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非住院颌面部外伤患者中,男性分布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7:1。男性和女性的年龄、损伤原因及损伤部位构成比不同(P0.05)。发病年龄高峰为学龄前儿童(3~6岁,28.5%),其次为婴幼儿(0~2岁,20.5%)和少年组(7~17岁,19.7%)。未成年患者(0~17岁)占非住院颌面部外伤患者的68.7%。摔伤(72.9%)为最主要的损伤原因,其次分别为交通伤(9.3%)和暴力伤(7.5%)。第三季度(30.1%)及9月(12.9%)为非住院颌面部外伤患者的发病高峰,2月患者人数最少(4.1%)。软组织伤中,额部(37.2%)为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其次为颊部(19.0%)及唇部(18.7%)。结论:非住院颌面部外伤患者中男性多见,男性和女性的年龄、损伤原因及损伤部位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住院颌面部外伤患者中学龄前儿童(3~6岁)为发病高峰,未成年人多见。摔伤是最常见的损伤原因。第三季度及9月患者人数最多,2月患者人数最少。额部是非住院颌面部外伤患者最常见的损伤部位。
【图文】:

颌面部外伤,损伤时间,患者


例非住院颌面部外伤患者损伤时间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8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艳平;;小儿颌面部外伤清创缝合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年10期

2 唐海淞;;重症颌面部外伤的早期观察与治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02期

3 唐敏;;儿童颌面部外伤160例治疗体会[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年03期

4 唐圣斌;李玉峰;;96例重症颌面部外伤的早期观察与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17期

5 代浚哲;王铧;;青少年颌面部外伤分类及其治疗方法[J];高考;2019年03期

6 赵利;洪哠;马腾飞;黄珊珊;李国超;韩良;王元银;;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4年12期

7 刘小娜;王增香;;颌面部外伤的急救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8 赵洪波;;颌面部外伤518例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09年04期

9 黄银燕;;颌面部外伤病人的护理[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10 蒋勇联;杨沛蕾;;颌面部外伤230例治疗体会[J];浙江实用医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许广侠;朱荷香;;救治严重颌面部外伤49例体会[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刁望仑;;螺旋CT在颌面部外伤及整形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3 刘柯君;;50例颌面部外伤病人心理护理[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怀德;徐敏;谭长强;张亚龙;王建武;周晓健;卢红林;;应用鼻内镜辅助技术诊治鼻眼颌面部外伤[A];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孙杰;;颌面部外伤病人的心理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2006年“护士长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6 曹明;;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A];西部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6年

7 童昕;胡勤刚;卢明星;陆东辉;;颌面部78例摩托车车祸伤治疗分析[A];第三届全国口腔颌面部创伤暨修复重建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陈志辉;陈元媛;;MSCT重组技术在颌面部外伤中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秀萍 本报特约记者 李凤鸣 许必成;创新步入新天地[N];解放军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史晓煜;5762例非住院颌面部外伤患者回顾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詹佳;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和正颌外科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07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07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7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