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龋病评估系统,即:国际龋病检测评估系统Ⅱ(International Caries Detec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Ⅱ, ICDAS-Ⅱ)和传统的WHO标准,在儿童龋病检查研究中的应用,以探讨ICDAS-Ⅱ系统在龋病检查中的可行性。同时,进一步采用ICDAS-Ⅱ系统评估样本人群中不同体重水平者的患龋率和严重程度,分析儿童超重/肥胖与龋病的相关性,以及与龋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 (1)通过登报招募志愿者的方式,对自愿参加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举办的口腔健康检查的280名7-12岁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四名牙体牙髓科医生随机分为两组,对每位受试对象分别采用ICDAS-Ⅱ系统和WHO标准进行龋病评估。为了便于与WHO标准的比较,根据对龋的定义范围不同,将ICDAS-Ⅱ系统的龋病分级标准分为健康和龋病两部分,具体分类如下:D1(0级为健康,1-6级为龋齿);D2(0-1级为健康,2-6级为龋齿);D3(0-2级为健康,3-6级为龋齿);D4(0-3级为健康,4-6级为龋齿)。从性别和年龄两方面分析比较两种龋病评估系统的患龋率和龋均。 (2)对280名天津市7-12岁的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和问卷调查。龋病检查采用ICDAS-Ⅱ系统,分别记录乳牙和恒牙的龋失补牙数(dmft, DMFT)和龋失补牙面数(dmfs, DMFS)。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受检儿童的性别、年龄和BMI指数,分别计算患龋率和龋均。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立的标准,即《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值分类标准》,将受检儿童分为两组:超重组(超重和肥胖儿童归为超重组)和非超重组。采用二变量logistic回归的统计方法分析超重/肥胖与龋病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口腔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作为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统计方法分析与龋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结果: (1) ICDAS-Ⅱ系统检查者之间的Kappa值为0.74-0.84,WHO标准检查者之间的Kappa值为0.82,均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ICDAS-Ⅱ系统和WHO标准的患龋率分别为86.1%和50.2%,乳牙龋均分别为2.38和1.19,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CDAS-Ⅱ系统D1、D2、D3和D4的患龋率分别为86.1%、80.5%、62.6%和42.3%,与WHO标准的患龋率5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CDAS-Ⅱ系统D1、D2、D3的患龋率均高于WHO标准,而D4的患龋率低于WHO标准。ICDAS-Ⅱ系统D1、D2、D3和D4的乳牙龋均分别为2.38、1.89、1.60和1.11,WHO标准的乳牙龋均为1.19, D1、D2、D3的乳牙龋均与WHO标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D2、D3的乳牙龋均高于WHO标准;D4的乳牙龋均与WHO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 (2)应用ICDAS-Ⅱ系统检查280名儿童的患龋情况,患龋率为84.3%,恒牙和乳牙龋均分别为2.91和2.32。男、女患龋率分别为82.8%和86.1%,比较男、女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4);超重组的患龋率为81.0%,非超重组为86.3%,比较超重组和非超重组的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超重组的恒牙龋均为2.81与非超重组的2.98比较,两组恒牙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重/肥胖与龋病无相关性(P=0.2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每周喝2-4次酸奶、每周咀嚼无糖口香糖3-4次、口呼吸习惯和父母易患龋与龋病有棚关性。结论: (1)ICDAS-Ⅱ龋病检查评估系统与传统的WHO标准相比有更高的龋病检出率,主要表现在增加了对早期釉质龋的分类,是一种更能动态的监测龋病发展过程的具有可行性的检测方法。 (2)儿童超重/肥胖与龋病之间未见相关性。口呼吸和父母易患龋是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咀嚼无糖口香糖和每周喝酸奶有益于口腔健康。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晓薇,杨更森,刘春梅;7种中药对龋病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J];中国医刊;1998年08期
2 汪安民;成人恒牙拔除原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1999年02期
3 武恒,杜丽娟,苗金萍;包头市1062名中小学生龋病调查[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裴迎宾,张秋霞,曹卉;郑州市684名中小学生龋病调查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2期
5 曹显环;昌江县1186例儿童龋齿调查情况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3年04期
6 崔岩;;微量元素锌与儿童龋病[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17期
7 胡国雄;;浅谈龋病的防治[J];中国校医;1987年02期
8 周进和;宋培智;诸秀娣;周建国;孙俊;;5286名海勤人员龋病调查[J];海军医学杂志;1991年03期
9 孟慧萍,欧显灿,许敦浩;出生后第一年的哺育方式对学龄前龋病的影响[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3年01期
10 刘建良,周桂姐,汤建生,刘奕;江阴市学生龋病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蕊;吴丽更;穆颖;邓秀丽;吴菲;王瑛慧;阙克华;;ICDAS-Ⅱ与WHO两种龋病评估系统在儿童龋病检查中的比较应用[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岳松龄;;龋病病变中的蛋白溶解现象兼论龋病研究中一个应注意的问题[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3 凌均h,
本文编号:2610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10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