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作用
发布时间:2020-05-27 07:54
【摘要】: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源自闰管储备细胞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占唾液腺上皮源性肿瘤的10%左右,是头颈部较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如下:(1)除实性型以外,一般生长缓慢,但局部复发率较高;(2)肿瘤易沿神经扩散,并易侵入血管,造成血行性转移;(3)远处转移率较高,在病变早期就可发生,但局部颈淋巴结转移率低,转移部位以肺为最多见,因此一般不做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4)转移灶可能进展缓慢,患者可以长期带瘤生存;(5)肿瘤浸润性极强,肿瘤细胞沿着骨髓腔浸润;(6)单纯放疗不能达到根治,治疗以手术辅以放疗为主,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尚令人满意。ACC肿瘤细胞有两种:导管内衬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瘤细胞有多种排列方式,根据细胞成分及排列情况将ACC肿瘤组织分为三种组织类型:筛孔型、管腔型和实性型,筛状结构是此瘤的最典型和最常见的结构。目前,ACC的发病、增殖分化、侵袭转移等机制尚不明确,该肿瘤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均仍较为棘手。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由Bloom等人于1966年首次发现,主要由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因其抑制巨噬细胞移动而得名。MIF在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等众多细胞中呈组成性表达,具有多种生物活性。MIF蛋白是由1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同源三聚体结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KDa,MIF高度保守,与几种细菌互变异构酶有部分的相似性。MIF可能的受体主要有如下几种:CD44、CD74、CXCR2及CXCR4。多年来,MIF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炎症介质,在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但近几十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MIF除了与机体炎症及免疫状况密切相关外,还广泛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反应,包括细胞分化与凋亡、脂肪发生、肾脏病变、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生成等。研究发现MIF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呈高表达,在细胞增殖分化、血管生成及肿瘤侵袭转移等过程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MIF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旨在评估MIF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定位及其在A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MIF参与调控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SACC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本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远处转移的关系 目的:检测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对照组织(包括正常唾液腺组织、舌鳞状细胞癌组织)的MIF表达情况,比较MIF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各病理学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及对照组组织(1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5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进行MIF染色,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对纳入病例进行随访。结果:MIF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和/或胞核。MIF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40例)及舌鳞状细胞癌组织(5例)中均呈强阳性表达,而正常唾液腺组织(10例)呈弱阳性表达或阴性表达;MIF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三种病理学类型中均呈高表达状态,各类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病例(n=11)的MIF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病例(n=29)(P=0.0270.05)。结论:MIF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呈高表达状态,但其表达水平在各病理学分型中无差异;MIF高表达和SACC远处转移有关。 第二部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相关蛋白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SACC组织中MIF相关蛋白的表达状态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的连续切片进行MIF、HIF-1α、MMP-9、P53、p-JNK等蛋白的染色,并行半定量及相关性分析,同时定性检测SACC组织的CD74表达情况。结果:MIF的4种相关蛋白在40例ACC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HIF-1α定位于细胞核,P53及p-JNK定位于胞核和/或胞浆,MMP-9定位于胞浆。SACC组织中MIF高表达与p-JNK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MMP-9的表达呈中度正相关(P0.05,r=0.444);MIF的受体CD74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浆,在SACC组织中亦呈阳性表达。结论:HIF-1α、MMP-9、P53、p-JNK及CD74在SACC组织中均可查及阳性表达,且MIF的表达与p-JNK、MMP-9有关,并可能与SACC的远处转移有关。 第三部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人唾液腺涎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MIF对ACC-2细胞的影响方式及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rMIF、ISO-1(MIF特异性抑制剂)及MIFsiRNA分别作用于ACC-2细胞系,通过台盼蓝排斥实验、MTT实验检测ACC-2细胞增殖及细胞活性;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ACC-2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CC-2细胞的侵袭能力;利用West Blotting等实验方法检测MIF、P38. MMP-9、P53、HIF-1α、ERK、p-ERK、Akt、p-Akt、JNK、p-JNK等变化情况;结果:1.rMIF(0--200ng/ml)可在作用72h时表现出轻度促进ACC-2细胞增殖效应(P0.01,n=3);细胞划痕实验、侵袭及迁移实验发现rMIF对ACC-2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影响不明显(P0.05,n=3)。2.以不同浓度的ISO-1(0--200μM)作用ACC-2细胞24h后,未见其细胞活性受影响(P0.05,n=3);ISO-1(200μM)可明显抑制ACC-2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P0.01,n=3);ISO-1可降低ACC-2细胞的MMP-9表达,随ISO-1的浓度升高,MMP-9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而在ACC-2细胞中,p-JNK的蛋白表达水平则与ISO-1浓度呈正比,并与ISO-1呈浓度依赖效应;3.以siRNA技术干扰ACC-2细胞后,经Real-time PCR、 WB等相关方法检测到ACC-2细胞的MIF表达明显降低(P0.01);降低了内源性MIF分泌的ACC-2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细胞相比,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1);干扰后的ACC-2细胞经不同浓度的rMIF作用后,ACC-2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MIF在ACC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通过降低JNK活性、上调MMP-9的表达以促进肿瘤增殖和迁移。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39.87
本文编号:2683211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39.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孙沫逸,王磊,杨连甲,侯锐,孙文斌,卢超;N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与嗜神经侵袭和疼痛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2 金志清,智发朝,陈学清,王亚东;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蛋白在胰腺癌组织表达的临床意义[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3 唐峰,王虹,赵为之,李薇,李琼,庄丽;53例涎腺腺样囊性癌MMP-2和MMP-9表达与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1年02期
4 田慧军;王笛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06年07期
5 唐为民;苟欣;刘启祥;;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年01期
6 李晓宇;何兴祥;;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大肠癌细胞侵袭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6年05期
7 李智,林素暇,梁英杰;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提高鼻咽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2683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832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