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富血小板血浆活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1 15:16
【摘要】: 目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的活性与血小板的浓度和活性密切相关。本课题通过研究不同离心、储存方法对血小板计数及活性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激活剂对PRP凝固及释放生长因子的影响,探讨PRP的最佳制备、储存方法及激活剂的使用,为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四种离心方法(方法一:一次离心力200g,二次离心力200g;方法二:一次离心力200g,二次离心力1200g;方法三:一次离心力1200g,二次离心力200g;方法四:一次离心力1200g,二次离心力1200g)制备PRP,通过血小板计数和ELISA法分别检测PRP中血小板浓度和血浆P选择素浓度。选择22℃和-80℃储存制备的PRP,通过血小板计数和ELISA法检测不同温度储存24h后PRP中血小板浓度和血浆P选择素浓度。血浆P选择素浓度用相应血小板计数进行归一化。分别以壳聚糖、凝血酶受体激动剂肽6(TRAP)和牛凝血酶作为激活剂,测定富血小板凝胶(platelet-rich gel, PRG)的体外凝固时间和血块凝缩率,并通过ELISA法测定释放的生长因子TGF-β1和PDGF的浓度。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不同离心方法制备的PRP中,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全血,分别是全血血小板计数的4.21,4.94,4.12,4.72倍。其中方法二的血小板计数最高,与方法一、三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RP中归一化血浆P选择素浓度,方法二和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方法一和三(P0.01)。采用方法二制备的新鲜PRP以及经过22℃及-80℃储存24h后PRP的血小板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归一化后血浆P选择素浓度22℃储存和新鲜PRP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80℃储存明显高于新鲜PRP(P0.05)。牛凝血酶组PRG凝固时间明显低于TRAP组和壳聚糖组(P0.01)。加入激活剂后1h,2h,4h后,牛凝血酶组血块凝缩率明显大于TRAP组和壳聚糖组(P0.05)。24h时,三组PRG血块凝缩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牛凝血酶组、壳聚糖组和TRAP组分泌的TGF-β1浓度和总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TRAP组血浆PDGF浓度和总量明显高于牛凝血酶组和壳聚糖组(P0.05~0.01)。 结论:采用一次离心力200g 10分钟,二次离心力1200g 10分钟的二次离心法制备的PRP,血小板浓度和回收率高,避免了离心过程导致的血小板聚集,可能是PRP制备较有效的方法。22℃储存的PRP中血小板浓度较高,归一化后血小板活化率小,是较理想的储存PRP的方法。TRAP作为激活剂与壳聚糖和牛凝血酶相比,是可行的,能够提供更长的工作时间,释放更多的生长因子。
【图文】:
二次离心力 1200g;离心方法三:一次离心力 1200g,二次四:一次离心力 1200g,二次离心力 1200g。一次离心 1移至另一离心管,平衡后以二次离心力再次离心 10min,两层,上层上清液为乏血小板血浆(PPP),下层为血小板/4 上清液弃掉,剩余约 0.6ml 摇匀,即为 PRP,如图 1-2
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上清液为乏血小板血浆(PPP),下层为血小板浓缩物(PC),吸取约 3/4 上清液弃掉,剩余约 0.6ml 摇匀,即为 PRP,如图 1-2、图 1-3 所示。图 1-1 暴露新西兰大白兔颈静脉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82;R457
本文编号:2708091
【图文】:
二次离心力 1200g;离心方法三:一次离心力 1200g,二次四:一次离心力 1200g,二次离心力 1200g。一次离心 1移至另一离心管,平衡后以二次离心力再次离心 10min,两层,上层上清液为乏血小板血浆(PPP),下层为血小板/4 上清液弃掉,剩余约 0.6ml 摇匀,即为 PRP,如图 1-2
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上清液为乏血小板血浆(PPP),下层为血小板浓缩物(PC),吸取约 3/4 上清液弃掉,剩余约 0.6ml 摇匀,即为 PRP,如图 1-2、图 1-3 所示。图 1-1 暴露新西兰大白兔颈静脉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82;R45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涛;李放;张宁;;不同抗凝剂和激活剂联合应用对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释放生长因子影响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1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承勇;拔牙窝骨愈合过程中新骨形成及骨量保持的可能调节作用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2 罗涛;影响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生物效应因素的体外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08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7080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